第06版:视窗

创新知客文化 破解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难题

四川广元昭化区建立近200人乡村知客志愿宣讲服务队伍

□ 本报记者 王 进

□ 高 寒

“发展产业是第一,区委区府号召,扶贫攻坚最重要……党的政策记在心。”近日,记者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朝阳乡的田间地头,感受到一场别开生面的知客才艺即兴表演,通过他们朴实、生动、幽默的朗朗上口的语言,让老百姓对党的政策更加入脑入心。

近年来,针对新时期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昭化区结合当地民情民俗,创新知客文化,发挥知客新乡贤引领作用,建立起一支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笔杆的近200人的乡村知客志愿宣讲服务队,把党的理论天线与千家万户地气相连,服务群众生活,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探索出了一条破解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难题,牢固占领农村宣传思想舆论阵地的新路子。

破解难题从新乡贤引领做起

知客,在我国农村较为常见,通常出现于红白喜事重要场合,帮助主人处理大小事务等,一般是由在当地有影响力的长者或尊者担任。70岁的知客李泽文,来自该区柳桥乡东山村,从事知客近半个世纪,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此次他与全区50余名知客代表一起交流并参观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感触颇深。

“前所未有!”李泽文说:“以前我们就是乡里乡亲的看重你,遇到红白喜事请你去帮个忙,现在政府也重视我们,让我们起带头作用。”

广元市昭化区地处四川北部,历史文化悠久,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当地乡土民俗文化氛围厚重,知客则是这种乡土文化的传承。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在农村的老人、妇女、小孩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等因素,就造成了群众会议召开难、党的方针政策进村落户难等,此外,由于基层干部人少事多,对群众的宣传思想工作常常是“雨过地皮湿”。

针对这一现象,昭化区另辟蹊径,挖掘乡村知客优势,发挥知客作为新乡贤的引领作用,通过知客潜移默化的影响村民。

“乡村知客大多是一个地方知书达礼、能说会道的‘乡贤’,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他们与群众生活在一起,知群众所思所盼所怨,也因长期为群众提供红白喜事等服务,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他们思想活跃,见多识广;他们的话语,群众喜闻乐见,影响力大,既能拿锄头生产又能拿笔头写作,还能动嘴头主持。” 中共昭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壮告诉记者,发挥好知客作为新乡贤的引领作用,对促进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生活化、常态化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新文化让知客成为宣传员

“各位同行上午好,我说两句莫见笑,今天来把朝阳瞧……诚信机制红樱桃,最驰名的是猕猴桃……”在朝阳乡临港融合园区,漫山遍野种植着猕猴桃,白墙黛瓦的楼房依山而建,点缀其间,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中国画。来自磨滩镇碧松村的李云华,今年50岁,从事知客30余年,当天看到朝阳乡村的产业发展变化,门前屋后种植着蔬菜瓜果,便即兴表演起来,通过押韵上口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对朝阳乡村发展变化的热爱之情,让在场的群众拍手称赞。

“这次参观学习,不仅让我长了见识,而且让我提高了觉悟,今后我会把党的好政策、乡村发展变化等通过我的口讲给广大老百姓听,让他们勤劳致富。”李云华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了把乡村知客队伍建设好、作用发挥好,昭化区创新乡村知客文化,扩大知客作用与功能,让知客不仅仅是传统民俗文化中红白喜事的主持者,更是一名扎根基层的宣传员。该区通过编写知客标准教材《农村知客宝典》、知客培训、举办交流活动等方式,来提升知客综合素质,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更好地为乡邻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昭化区有知客近200人,平均每个乡镇大概4人。现在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在主持红白喜事期间,除了说唱孝老爱亲、耕读传家等传统文化外,还主动编辑说词或顺口溜宣讲党的政策、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遵纪守法等,成为一道独特的乡村知客志愿宣讲服务队风景线。

2018-12-14 王 进 高 寒 四川广元昭化区建立近200人乡村知客志愿宣讲服务队伍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473.htm 1 创新知客文化 破解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