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光伏发电助脱贫 阳光收入暖民心

——安徽省金寨县推进光伏扶贫的实践与探索

□ 本报记者 陈学谦

初冬的大别山只是微微有些寒意,充沛的阳光照在身上,让人觉得暖洋洋的。一年四季时时抽空到光伏扶贫电站去看看,已经成了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村民陈泽申的习惯。

记者了解到,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这里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达2100小时。2014年,金寨县委、县政府多方调研论证,发现光伏产业投资回报率较高,非常适合当地贫困家庭,于是启动了“光伏扶贫惠千家”项目,为贫困户和光伏发电“牵线搭桥”,走出了一条“产权跟着股份走、收益随着贫困走”的可持续精准脱贫之路。

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

金寨县探索出分户式、联户式、集体式、大规模联户式4种光伏扶贫模式,通过直接受益、虚拟到户等方式,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目前,金寨县已为7803户贫困户建成3千瓦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218个村建成了60千瓦村集体集中式光伏电站,23个乡镇建成了1.5万千瓦集成式光伏电站,每年实现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村集体年增收6万元以上。

走进金寨,才了解到她的光荣和厚重。金寨是革命老区,她不仅是我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同时也是安徽省面积最大、山库区人口最多的县,是首批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97万人,贫困村71个,贫困发生率21.69%。

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任务、最大的责任,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防范返贫”要求,创新实施光伏扶贫工程,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脱贫之路。

截至2017年6月,全县共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97.1兆瓦,总投资14.78亿元,实现综合收益2.52亿元,助力实现8.97万贫困人口脱贫、17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6.79%。

探索光伏扶贫新模式

坚持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突出科学化。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全县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历经“试点、推广、提升”三个主要阶段。一是试点阶段。2014年初,在全县不同区域选择8户贫困户试点建设每户1个容量为3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平均年发电量为3000千瓦时,接着分两批实施2000户贫困户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于2014年底全部并网发电。按照发电收入每度1元计算,户均年可增收3000元,为光伏扶贫的全面推开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二是推广阶段。2015年,紧抓全国光伏扶贫工作试点县机遇,全面推广光伏扶贫到户项目,当年新建5795户贫困户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并实现并网发电。同时,各村成立创福发展公司,以此为依托分村建设装机规模1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每村每年约有10万元左右固定收入,一举消灭了村集体经济空白村;三是提升阶段。2016年,针对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安装分散、运维管理成本高等问题,采取村村联建的方式,建成了14.5万千瓦联村光伏扶贫电站,电站收益通过入股方式分红给贫困户。

坚持因地制宜,建设模式注重多元化。因户因村制宜,创新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三种模式”,不断提升光伏扶贫效益。一是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对具备光照、承压、方位等条件的,在贫困户屋顶或房前屋后空闲地建设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全县共建成7803户、每户3千瓦的独立户用光伏扶贫电站。每个电站投资2.4万元,其中省县财政扶持8000元、企业捐资8000元、贫困户自筹8000元,对自筹资金确有困难的贫困户,采取互助资金借款或扶贫小额信贷等方式解决;二是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从2015年开始,每村投入74万元,分村建成装机规模100千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动员社会力量捐建,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政研室、省电力公司、县公安局等32个驻村帮扶单位,为油店乡东莲村、古碑镇宋河村、汤家汇镇金刚台村、长岭乡永佛村等30个村建成3141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主要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特殊贫困户的临时性救助;三是联村光伏扶贫电站。2016年,对没有安装条件的贫困户,采取乡镇、村协调选址安装联村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规模14.5万千瓦。资金投入采取各级财政资金注入、光伏企业让利和贫困户资金入股方式筹集。发电收入除土地流转费用及运维成本外,净收入用于贫困户参与光伏扶贫电站入股分红,覆盖全县1.8万多户贫困户。

确保运营维护长效化

目前,全县已投入资金522万元,搭建4个服务平台,保障光伏扶贫电站持续平稳运行。一是建立运维服务平台。成立县光伏扶贫运营维护中心,打造专业技术队伍,加强对光伏扶贫电站运营维护和设备维修。开通运维热线,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解决电站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二是建立短信服务平台。与县移动公司合作,及时发送发电收益打卡信息,并推出短信提醒业务,根据天气、季节变化及时发送光伏维护信息,普及维护保养知识,提醒群众科学操作;三是建立保险服务平台。投入32万元为全县光伏扶贫电站购买财产安全保险,切实减轻自然灾害给贫困户造成的损失;四是建立智慧服务平台。投入资金490万元,建设光伏智慧监控中心,对全县光伏电站设备运转、发电、光能转换等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理,进一步降低运维成本、提高发电收益。

为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金寨县充分挖掘光伏扶贫电站各种资源,延伸收益链条,最大限度释放光伏扶贫电站综合效益。一是光伏发电收益。对分布式户用光伏扶贫电站,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左右,对联村光伏扶贫电站,按照“产权跟着股份走、分红随着贫困走”的原则,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贷款或自筹资金入股5000元,每年分红3000元,连续4年,稳定脱贫后退还本金;二是土地流转收益。贫困户把承包的滩涂地和荒坡地作为光伏建设用地,流转给光伏扶贫电站和商业光伏电站建设,每亩每年可获得6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收益;三是就近务工收益。开发光伏电站管护公益岗位,优先选用附近贫困劳动力参与联村光伏扶贫电站设备看管、板面清洗等工作,每月获得工资性收入500元;商业光伏电站建设期间和建成后,优先选择贫困户参与务工,每月可获得1000元以上稳定的务工收入;四是产业发展收益。利用光伏电站板下空地,大力发展板下经济,探索发展农业种植、药菌类栽培、养殖、苗木培育等产业,初步形成“农光互补、药光互补、养光互补、林光互补”等模式,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板下经济获得生产性收益。

2018-12-11 陈学谦 ——安徽省金寨县推进光伏扶贫的实践与探索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235.htm 1 光伏发电助脱贫 阳光收入暖民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