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田新元
银保监会日前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开启了银行理财市场的新时代。
分析人士表示,商业银行下设独立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让资管业务与自营业务进一步分离,从组织机构上增加理财的独立性,从而助力理财业务打破刚兑、回归本源的目标。新规落地,除对银行理财市场产生影响外,还对整个资产管理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隔离银行理财业务风险
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相关要求,银保监会发布实施《管理办法》。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有利于强化银行理财业务风险隔离,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逐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有利于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符合资管业务特点的风控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理财业务规范转型;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和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引导理财资金以合法、规范形式进入金融市场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股权管理方面,采纳市场机构反馈意见,在鼓励各类股东长期持有理财子公司股权、保持股权结构稳定的同时,为理财子公司下一步引入境内外专业机构、更好落实银行业对外开放举措预留空间。
在自有资金投资方面,参照同类资管机构监管制度,适度放宽自有资金使用范围,允许理财子公司在严格遵守风险管理要求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投资于本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在内控隔离和交易管控方面,参照同类资管机构监管制度,在投资管理与交易执行职能相分离、建立公平交易制度和异常交易监控机制、对理财产品的同向和反向交易进行管控,以及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了监管要求。同时,银保监会已着手制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和流动性管理等配套监管制度。
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商业银行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的时机基本成熟。一方面,《资管新规》有明确要求,《理财新规》进一步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另一方面,这也是国际通行实践。
从《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和《管理办法》三项制度的关系来看,《资管新规》为各类资产管理产品的统一监管标准,《理财新规》为《资管新规》的配套实施细则,银行自身开展理财业务需同时遵守《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管理办法》为《理财新规》的配套制度,理财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需同时遵守《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和《管理办法》。
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商业银行可以结合战略规划和自身条件,按照商业自愿原则,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也可以选择不新设理财子公司,而是将理财业务整合到已开展资管业务的其他附属机构。商业银行通过子公司展业后,银行自身不再开展理财业务(继续处置存量理财产品除外)。同时,理财子公司应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向母行传染。
加速入局打破原有资管格局
理财子公司加速入局,打破了原有资管格局。业务放宽的政策加持,加之银行在货币、债券等固定收益领域具有丰富经验,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市场空间和竞争能力不容小视。分析人士认为,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大量设立,银行大概率会将委外业务交给自家子公司,投资理财格局或将发生新的变革。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竞争者是信托、券商子公司、基金子公司等机构。与信托等机构相比,银行理财子公司携渠道、品牌、客户等优势,会首先在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定期理财产品领域带来洗牌效应,反过来也会倒逼信托等机构加大产品创新,强化产品的差异化和错位竞争。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加速推动更加多元化理财产品体系的搭建和形成。
中信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理财子公司职能与公募基金趋同,虽然理财产品风险偏好不会大幅抬升,但预计仍将对公募基金产生一定的冲击。银行理财起购门槛降为零,或对低风险偏好的普通投资者更有吸引力,加上银行在固收类投资中有丰富的经验,因此理财产品中的固收类产品可能会对债基和货基产生挤占和冲击。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有关人士认为,理财子公司对公募构成较大冲击的诸多看法存在偏颇,其过分强调了理财子公司在投资运作、发行销售等环节与公募机构的趋同性,而忽视了对理财子公司在资本市场中自身定位及其“从何而来”这一出现背景的审视。综合考虑即将到来的净资本约束、母行存量理财的转换压力和银行理财在规模管理、投资环节上与公募基金之区别等因素,理财子公司对公募行业的冲击大概率将远低于目前行业的普遍预期。
推动形成多元化产品体系
自资管新规、理财新规以及《管理办法》陆续出台后,理财子公司迎来新一波设立高峰。根据《管理办法》,银保监会在收到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的材料后,会在4个月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书面决定。“预计明年一季度,将陆续有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的消息,最快将于明年四季度正式开业。”一位分析师说。
Wind统计数据显示,包括四大行在内,当前已有20家银行公告拟设立理财子公司,注册总规模达117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入局,将加速推动更加多元化理财产品体系的搭建和形成,理财子公司牌照有较大概率在2019年逐步下发。
从规模上看,四大行理财子公司规模均超百亿元,其中工行拟出资不超过160亿元拔得头筹。国有银行中交行拟出资不超80亿元。股份制银行出资为数十亿至百亿元不等,包括: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和中信银行。城商行方面出资规模集中在10亿元~20亿元,包括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和徽商银行。
截至2017年年末,银行理财业务余额达到29.5万亿元,银行理财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其资产管理规模最大,也是个人和机构在财富管理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工具。随着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和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理财子公司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发展战略。
分析人士表示,我国理财子公司在不断地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基础上,需要紧跟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国际市场上接受检验,并在和国外理财公司过招中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教训,相信在一番激烈的浪里淘沙之后,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国际化、标准化、多元化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