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水乳融“锡都” 闯出新天地

—— 记云南红河州矿业协会会长孙承党

红河州矿业协会会长孙承党

红河州矿业协会成立仪式现场

孙承党(右)带领企业开展矿山事故应急演练

孙承党(左二)组织红河州矿业协会班子召开日常会议

□ 庞淑芹

商海茫茫,倒映着孙承党矫健的身影;东风浩荡,鼓起他双飞的双翼,激起对矿业协会民营企业的责任,犁出矿业协会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艰难与辉煌。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开发锡矿已有2000多年历史,素有“锡都”之称。红河个旧是因锡而立、以锡而兴的冶金工矿城市,至今,红河个旧仍流传着“先有锡,后有市”之说。个旧是全国最大的锡现代化生产加工基地。一个城市的产品能在国际同类产品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世界各国所罕见。因此,个旧“锡都”很早即被载入英国《大不列颠词典》等著名辞书和教科书而蜚声海内外。锡工艺美术品是个旧特有的以锡金属为原料的传统工艺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制作历史,其色似银,亮如镜,光彩耀眼,富贵高雅的品质及具有防腐、耐磨损、不破碎的特点,在我国丰富的工艺品百花园中独树一帜。

个旧是一个有着上千年采矿史的地方,改革开放之后的个旧锡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淘金者”来此创业,繁盛时期,有超过十万人在老厂矿区从事采矿、选矿、冶炼等矿业相关工作,矿区建有职工宿舍、家属楼、学校、电影院,车来车往,宛如一个繁华的小社会。孙承党,就是十万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市场经济孕育了红河州矿业协会,红河州矿业协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就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拼杀出来的。”红河州矿业协会会长孙承党如是说。孙承党出生在云南宣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改革开放带来的经商热潮使“不安分”的孙承党再也按捺不住干一番事业的冲动,他发誓要揭开商海的奥妙。

敦实憨厚,体魄健壮,不善于辞令的实干家孙承党已近天命之年,岁月的坎坷,艰难的生活历程,铸就了他勤于思考,勇于开拓,搏击人生的刚毅性格。他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和强者的乐观与自信。

1991年,孙承党带着村里的6个小伙伴,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个旧矿山。他不是浪子,却踏上了浪迹天涯的路,用心揣着一颗“爱拼才会赢”的种子,在寻找孕育着的沃土。对采矿业务完全生疏的孙承党,却显示出超强的“帅才”,他将6人编成一个小组,以抱团取暖的态度下井采矿,他服从矿山分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学会了对矿石品位含量的了解,懂得了很多釆矿技术,凡是矿山的每个工序、细节和每个岗位几乎都留下了他闪光的足迹。通过刻苦学习,勤奋钻研,他熟悉了锡矿生产的各道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直至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从原料采购、冶炼、销售市场都了若指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矿石品位含量有了了解,懂得了一些釆矿技术,很快,他被公司聘为管理人员。

一腔热血是搏击蓝天的羽翼,一腔热血是破浪远航的风帆

孙承党及其矿业协会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但它却揭示了一条蕴意深远的人生哲理,就是:开拓奋进奉献。

孙承党才思敏捷,谋略出众。为了办好企业,他忘我地工作与学习。他刻苦攻读《经营管理学》和《矿山机械学》等书籍及有关资料,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凡是涉及关键性生产设备,他总是亲自参与指挥。在高薪招聘10名工程师加强技术力量的同时,他大胆采取“互教培训法”,对职工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从而保证了均衡生产需要,使企业生产设备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水平。在改革企业纯生产型结构为经营开发型结构的同时,加强管理工作,严把产品质量关与安全生产关。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扩大,民营企业抱团取暖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红河州矿业协会应运而生,孙承党也众望所归地当选为会长。

孙承党敦实的面容和急峻的步点早已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所熟悉。作为既是企业家又是会长的孙承党,他体恤员工,为员工着想的名声也是为员工所称道。孙承党时时深感肩上责任的沉重。当时,在矿区打工的农民工有十余万人,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负担较重。尤其是父亲下矿工作母亲务工时,孩子们基本成了无人管束的状态。然而,最令孙承党揪心的还是孩子们的学习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个旧市振兴锡矿有限公司决定筹办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很快,老厂矿区,第一次有了一所外来打工者自己的学校——凤鸣小学,在校学生足足有700多人,是一坐专供外来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学校。在谈及为什么创办打工子弟学校,孙承党说道:“在2004年全国两会的时候,温总理在江苏代表团所讲的如何来关心打工子弟的生活和学习。我听到这个讲话后,更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因为我们的企业外来打工的人很多,而且确实还有很多员工由于贫穷和其它条件不够好,有些上不了学。有些虽然能上学,但享受不到父母亲在身边的完整童年。这给打工者的家庭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也给企业甚至社会带来了不稳定,所以我们毅然决定建一所专供外来打工子弟学习的学校,还免去每学期的杂费。为这些打工子弟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

孙承党坦言,经过学校时,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自己会感到幸福和欣慰。我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做些小事,往往一个人做些小事更能安慰自己,安慰自己的良心。我们不需要花拳绣腿,我们更要为社会做点实实在在的小事,心态平衡。我觉得这也是人生的价值,这比任何金钱都重要。一位来自贵州的农民工表示:“小孩原来由他奶奶带着,但做父母的还是很担心,而且没有父母陪在孩子身边,孩子的心智发展也可能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在老家农村教育条件也远不如这里。但之前一直是没有办法,这边不好上学。现在好了,小孩接过来,户口也干脆迁过来了,我已经打算在这里扎根了。”

虽然后来因为某些原因,现在在校生只有百余人,但孙承党却非常自信地告诉我们:“要不了多久,这所子弟学校还会兴盛起来,而且要办成培养矿山人才的摇篮。”

浇铸一道道惊涛骇浪的“金链”,留下一页页不朽的辉煌

当我们谈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领民营经济进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时,孙承党显得异常兴奋:“我深切感受到,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来了。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焕发企业家精神,特别是调动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孙承党毫不讳言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面临困难,但为了响应红河州政府、个旧市政府及云锡公司提出的“攻坚克难”号召,在矿产开发企业整合过程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矿业协会中的多家整合民营企业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整改,以昆明赛特拉矿山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合同》,由昆明赛特拉矿山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按照矿山相关设计规范和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完成矿山设计整改工作。

整改工作完成后,整合民营企业全面优化、改造生产流程,购置了装载机、挖机等大型机械,增加了矿车、水泵,更换了坑道照明用线、铁道、枕木、欀木、高压电缆、风机、风水管、电机车、绞车等设备设施。扩建了运输道、新增通风系统、新浇人行踏步、新架电机车滑轴线、浇筑排水系统沟道,整改水电五金、增加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设备。根据云锡集团和各分公司的要求,结合生产实际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联防护矿、爆破物品管理、物业管理及进行了技术人员培训,并对不具备安全生产的区域进行了永久性的封堵,对新改扩建项目由企业聘请有资质的工程师设计后,报云锡各分公司采掘办备案,满足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要求。

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矿业协会统计:个旧天山矿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投入整改资金3880万元,个旧市德兴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投入整改资金约人民币850万元,个旧市振兴锡矿有限公司投入整改资金约人民币2000万元,个旧市雄庆矿业工贸有限公司投入整改资金约2800万元,个旧市红星锡矿投入整改资金约1800万元,个旧市鑫慧矿业工程有限公司投入整改资金约人民币1600万元,且已全部通过合格验收。

孙承党认为,创业需要坚强的恒心,没有失落就没有收获。民营企业要成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关键是苦练内功,在以下三个方面下更大力气。

提高化挑战为机遇的能力。对一个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关键要有危机意识和化挑战为机遇的能力。危机意识表现在深刻认识不学习、不积累、不创新就会落后的道理,经常查找企业存在的问题,随时准备应对新情况新挑战,并且通过持续创新保持企业优势。要看到,机遇与挑战是辩证的,解决了挑战中的问题,就等于把挑战变成了机遇,就积累了应对挑战的能力。这是一个在游泳中学习游泳的过程。所谓脱颖而出,就是率先成功应对挑战、解决挑战中的问题。可见,有挑战并非完全是坏事,把挑战转化为机遇,是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也是优秀企业的特点之一。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企业。民营企业家、经营者和员工要大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

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和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任何事物都有发展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例外。在过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时,一些民营企业存在经营不规范甚至钻法律空子的问题,这样的企业面对规范的、监管到位的市场经济体制反倒不适应了。要认识到,守法经营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长远发展之道。民营企业必须坚持遵纪守法搞经营,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努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和技术上的后发优势曾经是一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种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将逐渐消失,创新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民营企业应把创新当作一种自觉行动,通过扎扎实实练内功,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生产方式创新、营销策略创新、企业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创新,大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回首红河州矿业协会栉风沐雨披荆斩棘走过的峥嵘岁月,孙承党带领会员们用自己的足迹走出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走出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走出一部锐意进取的发展史。多年的风雨历程,包含着他们的不懈追求。站在新时代民营企业千载难逢的历史节点展望,困难依然存在。但是,在总书记的讲话中,让孙承党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就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句话使人倍感温暖。总书记说,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近期,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市场、融资、转型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碰头的结果。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相信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眺望个旧矿区的苍茫青山,似乎蕴藏着勃勃生机,深邃的力量催生新的生命。谈到红河州矿业协会面临的挑战,孙承党显得格外充满自信。确实,从1991年投身矿区,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浪潮,他开始了在矿区磕磕碰碰的风雨历程,他目睹了多少企业的应运而生,拔地而起。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1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这一切告诉孙承党和他的会员们:发展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但他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勇往直前的“锡都人”历经风雨洗礼,变得更加稳健,更加坚强。27年艰苦创业,岁月峥嵘;27年奋进不息,业绩斐然。

随着中央重视民营企业大发展的新时代,相信孙承党会更加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民营企业在新时代大显身手的支柱地位让他们坚定信心。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企业在发展,他们不会停下脚步去等待观望、悲观彷徨;思想在解放,青春在流逝,科技在提高,他们一定会继承前人的梦想,牢记前辈的嘱托,为锡都更加灿烂的明天,贡献聪明才智,创造新的辉煌。

(本文配图由红河州矿业协会提供)

2018-12-07 庞淑芹 —— 记云南红河州矿业协会会长孙承党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125.htm 1 水乳融“锡都” 闯出新天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