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顾继红
□ 申丽敏
个子不高、衣着朴素、待人热情,56岁的王来根,就像身边大多数普通中年男人一样,日日为生活奔波打拼。然而,在丈夫、父亲以及企业负责人等各种社会身份之外,王来根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江苏泰州远志公益服务中心创始人。
从2004年的第一份助学金开始,王来根开始了自己的公益之路,14年间,他的身影出现在一个又一个公益活动现场,资助贫困儿童、给环卫工送爱心早餐、投放爱心雨伞……“做公益就是不图回报,能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与满足!”在王来根看来,公益之路不容易,但一定要有人去做。
如今,作为“公益先锋”的王来根还组建了自己的公益团队,近万名志愿者加入,在江苏省泰州市这座宁静美好的小城,他们正以自己的行动将爱的故事传递下去。
寒冬将至
为困难群体送温暖
随着冬天的到来,这几日气温降得越来越低,在江苏泰州医药高新区泰州远志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们在不大的办公室里忙开了,大家忙着分拣前期在社区、企业等地征集来的爱心衣物。“先按照衣服的薄厚、新旧程度分类,再仔细检查衣服的质量,不能有坏的。”王来根边干着手边的活边指导着新来的志愿者们。
为四川、云南等贫困山区儿童准备过冬的衣物是泰州远志公益服务中心每年必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江苏泰州医药高新区,“远志公益服务中心”是老百姓心中有口皆碑的“热心人”“好团队”,王来根是这支队伍的负责人。
“分拣结束后,我们还要再进行清洗、消毒等工作,过几天,再统一打包,给孩子们寄过去。”王来根说,每一年,除了有爱心人士捐赠的二手衣物,自己和其他志愿者们还会另外购置一些新棉袄、羽绒服一同寄过去,“我们每年都会提前和当地的工作人员联系,看看孩子们的需要,只要是孩子们的心愿,我们都尽力满足。”王来根笑着说。
据王来根介绍说,公益服务不分季节,没有“冬歇”,忙完了贫困儿童过冬衣物的寄送,大家又要投入另一项“工作”——给环卫工送爱心早餐。
去年冬天,王来根带领一群志愿者开始了为环卫工送爱心早餐的公益活动,近半个月时间里,无论是下雪还是下雨,他和志愿者们都是凌晨4点起床,带着包子、面包、豆浆等早餐走上清晨的街头,把这份心意送到一位位环卫工人手中,在寒冷的冬天,这股暖流温暖了许多人的心。
“听着环卫工们说着的一句句‘感谢’,心里暖暖的。”王来根说,今年,大家一致决定要把这项活动继续下去,而且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所以,早早地就开始了早餐样式、派送路段等内容的计划与协调工作。
“各行各业,只有职位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环卫工就像是城市的隐形人,起早贪黑,默默无闻,现在是为他们做些事儿的时候了。”提起“爱心早餐”活动的初衷,王来根感慨地说。
心怀感恩
爱心之举结缘公益之路
王来根家住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今年是他来到泰州的第31个年头,他的老家在镇江扬中,王来根从小吃了不少苦,一岁半时被养父母收养。1987年,高中毕业的他只身一人来到泰州市,王来根至今记得,当时随身带的钱只够买一张船票,到了泰州后,举目无亲的他进了一家工厂打工。几年后,爱打拼的王来根有了创业的想法,但是,启动资金迟迟拿不出来。“我们老厂长王正宽知道我的情况后,立即拿出6000元借给我,说是鼓励我创业。”近20年过去了,提起这件事,王来根还是很激动,“在那个年代,一位老人能拿出6000元给一个无亲无故的年轻人,这是多大的善意与信任。”王来根说,自己始终感恩困难之时遇到的这位好心人。
拿着这6000元,王来根开了一家小纸管厂,由于他敢做敢拼,企业越做越大,如今,他拥有7家公司、1个产业服务中心,总资产超过千万元。在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同时,王来根始终没有忘记起步之初,自己所得到的那些帮助,“我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如若不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也不会走到今天。”王来根说,他始终提醒自己,要懂得感恩!
2004年,当从朋友那里听说,家住姜堰的一位小陈考上了清华大学,但由于家庭困难,学费凑不齐时,王来根立即拿出2000元,送到小陈家中,并且向他承诺,大学期间会一直资助他。
“看到那个孩子,我就想到了当年的自己。”王来根语气中满是疼惜,他说,因为自己曾经历过走投无路时的艰难,所以更能够体会他的处境,“当初,我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现在我有能力帮助别人,就一定要去帮,这是一份责任。”王来根说,也就是从那次2000元的爱心之举开始,自己走上了公益之路,开始了与“公益事业”的不解之缘。
幸福时刻
他是孩子们的“王爸爸”
或许是因为自己幼年艰苦的生活经历,做公益过程中,王来根格外关爱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家住医药高新区的小徐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小徐的心中,王来根就是自己的“王爸爸”,几年前,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在小徐家中:父亲出了严重的车祸,母亲因不堪家庭重负,留下他和年幼的妹妹改嫁他人,爷爷身患癌症,奶奶常年身体不好。
面对这样的情况,当时还在读初中的小徐,无数次想打退堂鼓,辍学打工挣钱养家。而就在这时候,“王爸爸”来了,小徐至今记得,第一次见面,“王爸爸”说了很多安慰他的话,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把书念完,用知识寻找出路。那一次,“王爸爸”临走时还悄悄留下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他的学费还有一家人的生活费。
“王爸爸是我们一家的恩人。我至今都不敢想象,要是没有王爸爸,我们一家的生活会怎么过。”小徐如今已经毕业工作,家里的情况也在好转,每每谈起王爸爸对他的帮助,小徐还是忍不住哽咽。
十多年里,王来根共资助了13位像小徐这样的贫困生,有小学生、中学生也有大学生,每一年暑假开学前夕,王来根总会准时出现,给孩子们送去学费和生活费,还有他精心准备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他还向每一个孩子承诺,会一直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更让人敬佩与感动的是,为了保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无论是接受采访还是平时与人谈论起来,王来根始终不愿透露这些孩子的具体信息。
对于他来说,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每逢生日和新年,收到孩子们发来的一条条祝福短信。这些年里,他与每一位资助过的孩子都保持着联络。“前段时间,最开始资助的那个孩子还给我打来电话,邀请我和爱人一起去他北京的家中玩。”王来根笑着告诉记者,那个孩子已经当爸爸了,如今一家人定居在北京,“他还说今年过年要带着孩子一起回老家来看我呢!”
爱心传递
大小公益皆露身影
随着所做的公益越来越多,王来根的爱心之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为了汇聚更多爱心,带动更多人做公益,产生更广远的社会影响,王来根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李澄琦联合发起创办了泰州远志公益服务中心,随后,志愿者戴兆英等3人加入其中,组成了最初的5人爱心团队。
泰州远志公益服务中心属于公益性质。一直以来,王来根每年拿出自己公司收入的10%做公益,帮助团队运转。除了资助贫困学生,多年来,王来根还带着志愿者们一起定期走进周边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过重阳节,为老人们庆祝生日,给他们送去爱心食品和衣物,此外,还组织公益演出团队为老人们送去公益演出,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的晚年不孤单。
为方便老百姓雨天出行,去年夏天,泰州远志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了“爱心公益雨伞”活动,王来根购买了400把公益雨伞分批发放到医药高新区多家商铺,供市民免费使用,一把把爱心伞面上统一印上了“公益雨伞,文明使用”的字样。现在,每逢下雨天,只要你走在医药高新区的大街小巷,就会看到爱心公益雨伞的“身影”,爱心公益雨伞已经成了这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今年,王来根又做了600把雨伞,投放到社区、医院、学校和服务窗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区域,方便更多市民。
王来根不仅在泰州做公益,还将爱心送到其它有困难的地方。2016年6月23日,盐城阜宁遭遇强冰雹和龙卷风灾害。王来根从朋友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晚召集远志公益服务中心的同事们,商量研究抗灾救急的事情。在家人的支持下,王来根将泰州远志服务中心成员组织起来,个人捐助5万元的现金和物品,并带着救灾物资连夜奔赴阜宁。在现场,王来根带领着远志的志愿者们,同武警、消防队员、公安干警和当地群众一起“战斗”了两天两夜,甚至忙得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同时,王来根将灾区现场情况通过照片、视频的形式发在朋友圈里。通过他的传播号召,泰州医药城内几家药企老总纷纷慷慨解囊,累计为灾区捐款、捐物近100万元。
始终坚守
播撒公益的“种子”
虽然身为公司负责人,但王来根的办公室却异常简单,没有奢华的装修,没有名贵字画,唯一醒目的只有两面红艳艳的锦旗,是曾经受过他帮助的老百姓送给他的。
“他一直把困难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自己省吃俭用,有的时候中午就吃一碗泡面。”最早加入泰州远志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戴兆英告诉记者,2015年,王来根还被查出患有帕金森症,过度兴奋或劳累时,手脚会情不自禁抖动。戴兆英说,王来根不想因为自己的病而耽误任何一件与公益相关的事情。
今年夏天,在王来根的支持下,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组织16名大学生,奔赴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铁清镇龙门小学,开展为期40天的支教活动。学生们出发没几天,好几百学生就因为水土不服浑身长满水泡,当时,王来根正在医院治疗帕金森综合症,得知此消息后,非常担心学生们,于是努力说服医生暂停治疗,连夜飞往四川,陪同孩子们在当地就医。“孩子们的父母不在身边,我们要对他们的安全负责。”王来根对自己当时的决定一点都没有后悔。
十多年公益的路上,王来根在收获感动与肯定的同时,也遭遇过质疑与误解。有人说他做公益就是为了得到好名声,也有人认为他肯定从中获了利,每当听到这些,王来根总是一笑而过,“我觉得,总是去解释是没有用的,最好的反驳就是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时间会证明一切。”王来根说。
如今,泰州远志公益服务中心已经从最初的5人爱心团队扩大成为一个核心成员近百人、志愿者近万人的专业公益服务队伍,在这些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72岁。2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田玉进是这支公益队伍里的新成员,是在公司同事的带领下加入进来的,“跟着王队长给环卫工送早餐,为贫困孩子征集爱心衣物,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这种感觉特别棒!”田玉进说。
目前,远志公益服务中心还在泰州医药高新区野徐镇解家社区、寺巷街道祥和社区等5家基层社区设立服务点,每天有志愿者执勤,居民有困难,直接到服务点找志愿者,方便快捷。
一直以来,家人都很支持王来根的公益事业,这几年,由于担心父亲的身体,女儿王倩清也在工作之余加入到泰州远志公益服务队的多项公益活动中,今年,为了传承父亲的事业,29岁的王倩清还申请成立了崇尚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与爸爸王来根创办的远志公益服务中心不同,崇尚社会公益服务中心是一家泰州市公益团队,辐射范围更广,但相同的是,父女俩同怀一颗公益服务的热心。
看到女儿的一点点进步,王来根很是欣慰,虽然多了一个好帮手,但是王来根表示,自己会一直做到不能做为止,公益无小事,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份力量,就要一直将爱传递下去。
(本文配图由泰州远志公益服务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