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莹莹 齐春华
璀璨的钢花映红了炉前,火红的钢坯犹如浴火巨龙在辊道上滚滚向前……走进江苏省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钢)生产车间,看到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感受到的是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在“安全、环保、质量、效益”理念的引领下,淮钢将绿色发展作为新引擎,加大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以信息化提升竞争力,阔步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
钢花与鲜花“兼得”
在淮钢,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企业上下的发展共识。“安全是员工的生命线,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安全环保工作面前,所有工作都得让路。出现问题时,宁可减产、停产,也要确保安全生产、达标排放。”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陈少慧说。
在不断加码的环保形势下,淮钢加大技改力度,铁腕治污,让环保压力变为转型动力。今年4月份,环保监测信息平台建成运行,将在线的22个检测点全部接入。打开平台界面,随便点击任何一个排污点,实时排放量一目了然。“有了这个平台,可随时掌握污染物排放的动态数据,还可以查询任何时段的历史数据,充分体现准确性、及时性和指导性。”设备能环处处长助理何宝富说。
先人一招,快人一步,才能抢得先机。目前,淮钢已经集结了一批节能减排的“好帮手”:除尘系统78台(套)(含36台单体除尘器),脱硫系统3台(套),脱硫脱硝系统1台(套),水处理系统35台(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22套。139台(套) 环保设施,年运行费用约6亿元,经过处理后的废气、废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公司以6S精益管理为基础导入TPM,大力开展设备微缺陷治理和“六源对策”,从领导层到普通员工,齐心协力为厂区“添绿”:烧结原料厂对67个溢尘点全部实施了堵漏;焦化厂针对化产尾气味道较严重的问题,组织对冷鼓工段多个气味溢出严重的部位进行了密封改善,效果明显;炼铁厂对3#炉、4#炉重力除尘放灰点扬尘问题进行改善,彻底解决放灰时粉尘外溢现象。
今年6月,公司以红头文件印发产量攻关奖实施安全环保否决的通知,再次体现了环保上的“一票否决”“铁面无私”:当月环保工作发生冒烟或超标排放被公司查到的,每起挂钩否决20%~50%;被上级环保部门查到冒烟等超标排放事件的,直接否决当月产量奖。“也就是说,绝不能为了提高产量而放松对环保的要求,严格做到不踩红线,不越雷池。”陈少慧说。
升级科技创新发动机
让“特色”发挥“特效”
自2007年形成300万吨产能规模以来,淮钢就确立了全面实施“转优、转特”的战略目标,努力走出一条“让特有成为特色,让特色产生特效”的结构调整之路。
淮钢先后投资建设和申报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先进钢铁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和特钢研究院等多个技术研发平台。利用研发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先后与钢铁研究总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为推进公司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提高竞争力,淮钢于2015年初制定实施了5年产品质量提升规划。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提升企业形象,进一步发挥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产品标准提升、产品实物质量稳定和产品结构档次提升、用户服务水平提升、工作标准提升、员工素质提升,持续提供质量最稳定、性价比最优的产品,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淮钢生产的汽车用钢产品零部件广泛应用于大众、上汽、东风日产、标致、吉利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成为行业合格供应商,铁路提速用弹簧扣件圆钢应用于京沪、石太、武广、沈大等高速铁路。
“在稳定现有用户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深挖市场潜在需求,逐步开发高端智能制造企业客户群,以品质竞争市场,以高端用户需求提升产品档次,助力淮钢产品升级换代。”淮钢总工办主任郑力宁介绍道。
搭载信息化“加速器”
多系统联合发力
走进淮钢生产能源调度指挥中心,生产调度员范云守在电脑前,密切监视各分厂的煤气、氧气、氮气、蒸汽等能源介质使用情况。“过去,想了解这些情况必须一个个打电话。现在,我就像长了顺风耳和千里眼,轻点鼠标尽在掌握。”范云幽默地说。
自2001年提出构筑“数字淮钢”以来,淮钢发挥后发优势,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生产、质量和研发能力提升,将信息化融入产品质量提升、生产过程管控、新品研发设计、采购降本、客户服务等领域的各个环节。信息化已经成为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实施和绩效监控、精细化管理控制、实现个性化生产与服务的强大载体。
2010年,原辅料检化验系统上马建设;2011年,能源调度系统投资建设,有效平衡能源介质,减少放散;2013年,在全国钢铁行业第一批勇吃“螃蟹”,在二轧厂建设PDA销售发货系统,利用3G、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发货;2014年,智能检斤系统开始建设,实现地磅现场无人远程集中计量。
2015年,淮钢投资1090万元,依托制造执行系统(MES)平台,上下连通现场控制设备与企业管理平台,前后贯通钢轧所有生产线,实现了生产、物流、质量的集中一体化管控,达到订单进程跟踪、质量跟踪、成本跟踪。“这是我们信息化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实现了降成本、提效率、保质量的目标,极大缩短交货期。”淮钢信息中心主任徐慧君说。
从提高工作效率,到提高经济效益;从优化内部管理,到服务外部客户,淮钢的信息化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下一步淮钢将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按照“重点突破、持续改进”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行业发展形势,在生产、质量、研发、销售、仓储、设备等业务领域,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内部管控水平,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