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佳良
□ 本报记者 余云全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也是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枫桥经验”在风雨嬗变中始终历久弥新,核心就在于其人本理念不断彰显以及在实践中创新发展。
大型项目的落地点,往往是矛盾纠纷的高发点。2017年,浙江衢州市柯城区一项目建设涉及征收土地4250亩、资金4亿余元,在项目建设期间,辖区派出所纠纷类警情同比上涨33.33%,其中由项目直接产生纠纷类警情有78起,占纠纷警情总数的41.49%。针对这一“特殊警情”,衢州市公安局柯城分局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一般环境下矛盾化解机制的研究,也关注到特殊时期、重点部位及重大项目内相应机制的研究,两手齐抓、双线并进。
2017年12月,衢州市启动高铁新城建设项目,共涉及土地1.7万余亩、坟墓1.49万余穴、农房3600余户和家庭农场12个,范围涵盖柯城区、西区4个乡镇街道中的14个行政村,计划在2018年底全面完成。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牵涉面广,极易诱发群体性不安定因素。项目启动初始的两个月内,平均每周都有群访事件发生,牵涉了基层干部和民警的大量精力。对此,衢州市公安局柯城分局根据“重点稳促全局稳”的工作思路,在原有工作方式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项目警官+网格警务+工作专班”的工作新机制,从“高铁新城征迁建设”项目着手,以发展的中心点、目光的聚焦点和矛盾的冲突点,作为催生“枫桥经验”柯城形态的突破点,为重点项目保驾护航,实现“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项目警官升级职能
以新活力把隐患消除在萌芽
以往项目警官一般由当地社区民警“摊派式”任命、“定时段”派驻,民警平添了工作任务,工作上也容易顾此失彼,平时工作繁杂,驻点时反而存在“一茶一报一整天”的等事上门情形,工作效率低下。项目警官打破辖区限制,坚持以岗选人、按需择人、因才用人,从全局范围内遴选政治可靠、能力过硬的民警担任。在工作形式上,取消固定驻点,代之以拎包即走、撸袖即干的主动姿态。在征迁工作开展初期,就把工作开展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用贴靠式服务和动态式跟踪,灵通信息触角,把事后处置转化为事前化解,做到提前掌握、靠前处置,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目前,已成功化解因土地权属、经济分配等引发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80余起,为后续征迁工作扫除了隐患。
网格警务跨界融合
以新模式把矛盾化解在当地
“跨界融合”旨在以新理念、新元素不断充实网格力量,打造网格警务加强版,真正发挥网格的吸附力。在力量上,融合项目警官、融入全科网格。以网格警务作为项目警官支撑点,在项目警官的带领下,围绕核心开展工作,不断放大项目警官的工作效益。同时,网格警务融于全科网格,既配合全科网格开展工作,又引导全科网格化解矛盾,全力促成以乡镇街道为主体,一手维护社会稳定防线,一手守住不发生重大事件底线的“一体两翼”格局。新模式运行以来,方向更加精确、力量更加充沛、处置更有成效,既充分发挥了项目警官和网格警员在“乡土文化”中的威望,又补齐了力量不足的短板,当场圆满化解因不实谣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12起,避免了群体访、越级访等事件发生。
工作专班多点联动
以新思路把需求解决在前端
在“网格警务+项目警官”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融合多部门的工作专班,发挥各业务警种特长,以分局全警之力支撑警务网格,形成项目警官为前端、网格警务为中坚、工作专班为后台的金字塔型结构,根据项目警官的前端反馈,专班视情灵活开展信息研判、力量保障、矛盾调解、防范宣传和快速打击,既机动灵活又及时有效,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网格的警务主导力。如项目警官和网格警员将“最多跑一次”理念带到一线,通过微信群和钉钉审批系统,依托治安、行政审批等后台力量组成的信息专班支撑,通过线上流转户政信息查询服务2万余条,避免了迁入村民查询原始档案出省奔波,为政府划定村民赔偿档次提供了准确依据。
“项目警官”“网格警务”“工作专班”三者灵活机动、随机组合,以最低警务力量撬动最大护航效益。自高铁新城征迁工作开展以来,柯城分局依托“项目警官+网格警务+工作专班”机制,累计走访村民500余户,排查化解重大隐患12次,依法打击阻碍征迁的违法犯罪人员26名,直接促成200余户村民签字领款,既当项目攻坚手,又成为群众“老娘舅”,得到群众、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可。新机制在实战中得到了充分检验,为衢州经济发展和营造和谐社会氛围贡献了力量。
(本文配图由柯城公安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