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视窗

吉林梅河口秸秆变宝助农民过冬

□ 高 楠

秋收过后,如何处理“盛产”的秸秆就成了农民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吉林省梅河口市采访时看到,这里不但没有秸秆焚烧的情况发生,村里通过引进秸秆加工企业,秸秆综合利用后反倒成为帮助农民过冬的宝贝。

在梅河口市曙光镇罗家村的村路旁,悬挂着印有“谁家秸秆谁家管,焚烧拘留加罚款”的宣传条幅。“以前年年管,白天管,有的人晚上偷摸烧。村民说,不让烧可以,你给我找出路。”每次遇到村民这样的反问,罗家村党支部书记姜洪义都会被问得哑口无言,“治理秸秆难题,必须疏堵结合,主动给老百姓找出路。”

姜洪义带着记者来到了村民田秀华家中,扑鼻的菜香迎面而来。刚刚做完午饭的田秀华一边给家人盛饭,一边说:“自从有了这台机器,做饭再也不用灶台了,俺们农民也用上暖气了。”

田秀华所说的机器指的是秸秆颗粒燃烧炉,不仅可以供暖,还能用来做饭。记者看到,在燃烧炉旁放着两个大编织袋,里面放满了如粉笔大小的秸秆颗粒。

“以前村民都烧秸秆供暖,既不环保也不卫生,现在有了这台机器,村民收秸秆的热情也高了,室内外环境都干净了。”姜洪义说,罗家村目前基本实现了玉米秸秆“零”焚烧和“零”入村屯的目标。

罗家村是梅河口市秸秆综合利用成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市年产秸秆约70万吨。针对夏秋两季大面积集中露天焚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的实际情况,梅河口市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据梅河口市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办公室负责人王凤岐介绍,近年来,梅河口市从秸秆能源化、饲料化、工业原料化、肥料化和“收储运”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入手,推进秸秆多途径、多层次利用。未来几年,全市将建设20个秸秆颗粒转化站,在试点村完成取暖改造1万户,预计到2022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到85%。

2018-11-08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925.htm 1 吉林梅河口秸秆变宝助农民过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