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宏伟
今年1月~7月,广西防城港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03.2亿元,同比增长8.5%,占同期防城港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2.9%。
近年来,防城港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积极践行大学习、大调研、大策划、大落实活动,通过营造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打通监管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辖区监管通关效能提质增效,培育了外贸新优势,助力防城港口岸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化机构融合
推进“简政、减证”
防城港市立足口岸业务特点,加强“查检合一”、简化粮食类船舶进境手续办理等方面探索创新,相关手续时间压缩一半以上,企业获得感显著增强。
从4月20日起,推动口岸海关与原检验检疫部门在旅检监管、通关作业申报查验放行“三个一”、运输工具登临检查等7个业务领域完成优化整合,旅检由原来的9个环节归并为5个环节。
“海关承担了卫生检疫的职能,一并进行检疫处置,对我们企业来说,肯定是方便了,这种能让企业立即感受到的改革值得点赞。”广西一家公司的报关部经理由衷地说。
在海关监管货场设立行政审批“单一窗口”,实现“一口对外、一次办理”,实行行政审批首问负责制,明确办理权限,同时对关检企业注册备案等非审批类事项做到由海关稽查部门“统一部门”办理,企业注册备案事项当天办结率达到95%以上。
另外,将办理通关手续需要提交的单证材料由132种缩减至40种,精简办事单证材料70%;梳理修改后报关单位注册登记企业所需提交材料单证,由原有最多5种简化为最少仅需1种。今年6月全面取消口岸出入境货物通关单。将“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从布控查验延伸到物流、稽查等执法环节,以机器代替人工派单,执法作业全程有效视频记录,推进海关公平公正公开廉洁执法。
深化业务改革
压缩货物通关时间
数据显示,1月~7月,辖区口岸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报关单32,717份,占比93.1%,覆盖率提前达到国家口岸办70%的年度任务目标。上半年进口通关时间为1.14小时,居关区首位,出口通关时间为0.13小时,居关区第二。
全面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应用,简化申报手续。对内开展集中业务培训、会议研讨、跟班作业,更新细化操作流程,促进业务融合推动现场一个窗口接受单证;发挥青年文明号、党员先锋岗作用,坚持零距离服务,现场为企业代表提供实际操作指导。
优化通关流程,压缩货物通关时间。提高通关管理、监管查验、案件办理三大模块工作时效,落实周末及节假日预约通关制度,推动企业通关再提速。其中,东兴海关率先在南宁关区边境海关互市现场启用H986非侵入查验设备开展安全准入查验,通过采取视频联讯、执法记录仪联通等方式,适时推行互市“1+N”(1名科领导带班,带领N名关员同时开展查验作业)查验模式改革,满足海关有效监管和货物高效通关要求。
优化港航物流服务,推进通关一体化。建设防城港口岸联检大楼,打造航贸口岸服务园“二中心一枢纽一平台”项目,组织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防等口岸部门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进驻大楼,对企业申报、联合查验和统一放行等环节进行整合,加快建设通关一体化产业平台,有效促进通关业务深度融合,着力为园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报关、报检、边防等一站式政务服务。
在推进诚信管理体系方面,防城港市深化政策指引,加大税费支付改革力度,推进查验没有问题外贸企业免除“三费”政策落地。推进“主动披露”制度,落实“守法诚信,尽享便利”。加强前期分析研判,重点针对滞期费、二次结算等情况主动对接企业“靠前服务”,调研企业经营运转情况,拓展模式提高政策覆盖面,将“主动披露”工作推广至一般认证及一般信用企业,鼓励参与的企业向其关联企业主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