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娅楠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总投资28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4万个就业岗位和20.1亿美元的税收。
建设进展可圈可点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得到了全球积极响应和参与。经过5年的实践,从理念、愿景转化为现实行动,取得了重大进展。
增进战略互信,凝聚国际共识。据介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已经写入联合国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已有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118份“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协议。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279项成果中,到目前为止已有265项已经完成或转为常态工作,剩下的14项正在督办推进,落实率达95%。
狠抓合作项目,形成示范效应。聚焦“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推动一批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展顺利,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建设稳步推进,雅万高铁部分路段已经开工建设,瓜达尔港已具备全作业能力。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3个城市,已达到“去三回二”,重箱率达85%。
促进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指出,我国已经成为25个沿线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过去5年,我国同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1%,在世界贸易下滑、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的贸易额是正增长1.1%。”5年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年均增长7.2%。“同时,中国还不断放宽外资准入领域,营造高标准的营商环境,吸引沿线国家来华投资。”
完善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支撑。中国与17个国家核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海外布局,已有11家中资银行设立71家一级机构。与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开展联合融资合作。
秉持开放包容,密切文化交流。我国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制定印发了教育、科技、金融、能源、农业、检验检疫、标准联通等多个领域的专项合作规划。通过实施“丝绸之路”奖学金计划,在境外设立办学机构等,为沿线国家培育技术管理人才。2017年,来自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达30多万人,赴沿线国家留学的人数6万多人。预计到2020年,与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人数将超过8500万人次,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
务实解决合作难题
5年来的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国际认同日益增强,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影响力持续扩大。更重要的是,高质量、高标准始终贯穿“一带一路”建设的全过程。
“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就是想通过加强与各国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让那些处在不利位置上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参与全球分工当中,更多地从全球价值链当中获益,从而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大的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创造更大的动力。”外交部部长助理张军指出,“这同当前一些国家所奉行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共建“一带一路”也面临不少风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指出,个别国家、个别方面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仍有质疑,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经营也面临一些困难问题。“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前进道路上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困难,既不回避矛盾,也不要夸大问题,要保持定力,用发展、合作的办法,解决发展合作中的问题,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和国际合作机制,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据钱克明透露,下一步,中国将多角度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是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二是创新贸易投资合作方式,除了推进一些重要项目建设,还要将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推进到“一带一路”建设上来。三是加快推进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