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时和昌
打开中国地势图,你会看到九曲黄河在黄土高原奔流南下,在潼关携渭河转身向东奔涌而来,这个时候,北有山西的中条山、南有河南豫西的崤山在两边夹道迎候,河面顿时宽阔了,河水也显得平缓了。再往东,马上就要流到平原了,北边的王屋山和南边的黛眉山横空突兀,形成黄河的最后一道屏障,黄河小浪底水库顺势而建,高峡顿时出平湖。这片山水相连的黄河南岸,便是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
山水游得天独厚
早在2006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评审委员会经过严格审评,河南王屋山—黛眉山地质公园以第二名的成绩成功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这片山水也随之成为人们争先恐后前往探寻旅游的胜地。
黛眉山,绵延在黄河南岸的崇山峻岭中,主峰1346米,周围簇拥着逶迤绵绵的16座山峰,峰上峭石耸立,迭宕有致。一路上,听着导游讲着黛眉娘娘的美丽传说,沿着崎岖的石板路穿行在怪石嶙峋的山谷。那五颜六色的石板路是用黛眉山的岩石铺就的,每一块岩石都五彩缤纷、图案别致,呈现出一道道凹凸的水波纹,这些水波石仿佛在无言地诉说着地壳运动把海底隆起为大山的变迁故事。一路踏着这些波纹石穿行在山涧峡谷中,望断天边云霞,满目青葱苍翠,奇崖怪石,千姿百态。这一天是个阴雨天,整个黛眉山谷更是白雾弥漫、一片云海,云雾飞走,如碧海波涛翻滚,黛眉诸峰在云海中时隐时现,形成了黛眉山特有的山景奇观。
登上黛眉山主峰,眼前豁然开朗:主峰的东边呈现出了一片千余亩的山顶草原!站在草原中央的黛眉娘娘庙台前环视四周,南天门、梳妆台、造金峰、月老峰、抱犊峰尽收眼底,刹那间,人们仿佛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片高山草甸青葱翠绿、芳草如茵,夏秋季节,游人们会带着帐篷在这里露营,欢快的马儿在这里驰骋……
世界地质公园的黄河南段孕育出了三个风景名胜区,黛眉山景区往南便是5A级景区龙潭大峡谷。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嶂谷地貌,一条清澈的河——青河从大峡谷中缓缓流过。洪荒年代的河水一定非常壮观,给坚硬的河床和峡谷雕刻般地留下了冲刷腐蚀的水印。在河水浩浩荡荡、长年累月的冲刷下,大峡谷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地缝。上游形成的龙潭瀑布从半崖间喷出,在崖下形成一泓碧绿的潭水,两侧有形似盘龙的五座山岭环绕,所以这里便被称为龙潭。清澈的潭水沿着幽谷一路欢歌向前,走三滩、过五关、涉六潭,穿过一线天,像一条碧绿的彩带把峡谷中如粒粒珍珠般的各个景点串联在了一起。
阳春三月,游人纷至沓来,那时候的峡谷是花的海洋,杜鹃、连翘、山桃、野杏争芳斗妍;夏秋之季,谷底的河两边绿树成荫,凉风送爽;暮秋初冬,红叶染红了山崖,野果压弯了枝条,游客们兴致盎然、笑声阵阵。沿途的奇石大观是最夺人眼球的,洪荒年代的山崩地裂使得整个峡谷变得如此险峻神奇。游客在天碑下感慨,在千年古檀树下留连,在鬼斧神工的断崖下惊呼……龙潭峡,以深情的幽静和缄默,把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揽入怀中。
走进青要山,首先看到的是满目苍翠。导游说,青要山的植被覆盖率达96%,没有土的岩石缝里也长出了茂密的树木。惊异之中,我们渐渐明白,青要山谷中充沛的水源造就了青要山湿润的环境和气候,而充沛的水源又来源于景区内的苍山叠翠、峡谷幽深。境内最高峰西大塬海拔1386米,雄踞于景区西部,拥有整个豫西地区唯一尚存的原始森林,山高林密水长。
沿着畛河这条碧绿的河水一路前行,不知不觉就进入了长达5公里的双龙峡谷,传说黄帝的两条御龙曾栖居于此,故而得名。美丽的畛河顺着峡谷蜿蜒曲折汩汩流过,山谷变得敞亮了许多,河面也变得宽阔了,河岸的步道一会儿伸到水面,与绿水亲密接触,一会儿登上山边的栈道,从山上鸟瞰脚下的青泉在河床里打着漩涡……走过美丽的画廊谷,走过洞天石扉、方谷清溪,我们被月亮湾山崩地裂的山景所震撼,山崩形成的峭壁成为“中原第一攀”,吸引了多少勇敢的攀援者一试身手。
青要山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还有西大塬、东大塬、黑峪沟等多处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仍然保留着原始风情,等待着我们去探密。
历史文化游古老精深
新安,秦时置县,算下来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新安离十三朝古都洛阳仅三四十多公里,曾为国都京畿之地。翻阅新安县志,访遍古迹遗存,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竟是这般历史悠久、耐人寻味……
都知道灵宝有个函谷关,但你可知道《汉书·武帝纪》载: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灵宝的函谷关迁徙到新安县这个地方,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年的新安函谷关矗立于崤函古道,西卫京师,东拒诸侯,力扼东西交通,实为最重要的关隘之一。站在函谷关现存的关楼上凝神遥望,两侧是凤凰山、青龙山对峙,关下是皂涧河与关东涧河交汇,形成了一个自然河谷,这是修筑关隘最理想的地方。如今,我们看到的雄关要塞早已化为一片废墟,但从现存的关楼和阙台遗址以及发掘出的古代道路遗迹依然能够看到历史的印记。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新安函谷关作为古丝绸之路申遗项目之一,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洛阳城作为当时东方乃至世界的文化经济中心之一,是沿丝绸之路西行的主要出发地、沿丝绸之路东来的主要目的地。新安的汉函谷关是洛阳西行的第一关,自然成为丝绸之路的第一关。“会万国之玉帛,徕百蛮之贡琛。冠盖纷其云合,车马动而雷奔。”这是东汉兰台令史李尤在《函谷关赋》中的生动描述。我们在这里徘徊,思绪的灵光穿越时空,眼前便浮现出函谷关前那动人的情景。
慕名来到铁门镇千唐志斋,但见幽静的小院、古朴的房舍,一想起这里曾是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先生的故居,现珍藏自西晋、魏、唐以来历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我们不由得满怀敬意地放轻了脚步。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我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闻名遐迩。东汉时期提倡薄葬,禁止立碑,于是人们将地面之碑改变形式,藏于墓穴。到了南北朝时期,碑禁解除,碑刻和墓志均得到了较大发展,出现了志盖,而且多在碑文中自称为“墓志铭”。许多墓志铭都请文学家撰文、书法家挥写、雕刻匠刻制,大大提高了逝者的身份以及墓志碑文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由于墓志碑一直埋藏在地下,其完好程度远远超过地面上的墓碑。
走进张钫老先生自家园林“蛰庐”的西侧,只见这里专辟一隅,有大小拱式砖窑15孔,由长廊、天井和过道相连,自成一体,又与“蜇庐”相通,总面积560余平方米,1400余方历代墓志碑刻整齐划一地镶嵌在室内、天井、走廊的墙壁上。
石碑上的书法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唐朝往往以书法取士,凡士子书法皆楚楚可观。千唐志斋的唐志书法,篆、隶、行、楷诸家风格,应有尽有,或遒劲隽秀,或端庄典雅,或行云流水,无不显露出书法艺术的魅力,令人流连忘返。千唐志斋的书法艺术可称得上是一部唐代书法演变史。
千唐志斋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兴趣者逐字研读,发现志主中有皇亲国戚、相国太尉,也有刺史太守、藩镇大吏,还有处士名流、宫娥才女。一块小小的墓志,可以读出一个个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
更为可喜的是,近年来,千唐志斋博物馆新征唐墓志铭700件,使馆藏志石增加到了2000余件,为千唐志斋扩容增量立了功,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响亮提出全域旅游新理念
借助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等多种资源优势, 新安县委、县政府在精、深、全上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并不断补充产业链上的缺失,使之更完整。他们响亮地提出,发挥整体资源优势,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接待能力,把全县打造成全域旅游新景区。
新安县把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乡村休闲、城市观光和工矿探秘等五种类型,综合利用发展。
自然风光主要集中在新安县域的北半部,以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代表,包括龙潭大峡谷、黛眉山、青要山,还有正在开发的荆紫仙山和万山湖景区,珠联璧合地形成了县域北部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游客们可观赏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神奇,然后来到荆紫仙山这个新近打造的景区,饱览黄河小浪底水库的两岸风光,集道教文化、观光游览、生态休闲、度假疗养、户外运动、文化研修为一体的立体式综合旅游区为游客畅享新生活带来无限乐趣。万山湖景区则计划利用水库南岸淹没区所形成的水资源和岛屿,建成水上旅游区,游客在这里既可以攀山观景探寻地质变幻的无穷魅力,又可下水享受亲水乐趣。美在新安,乐在新安!
饱览自然风光之后,接下来就是县城中部的历史文化游了。世界文化遗产新安函谷关和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千唐志斋这两个主要景区在县城的中轴线南部,一个在县城西边的铁门镇,一个在县城东边的城关镇东关村。在这里,你就来一次心绪的穿越吧:除了用视觉去感受那一方方精美的书法石刻,你还能通过文字去感受墓志里讲述的尘封故事;伫立在汉函谷的关楼上或在当年运送丝绸的城门洞下踽踽而行,感受当年的盛况……依托这两个珍贵的宝典,新安县还在挖掘整理重建烂柯山、洞真观、奇在山庄等景点。再来新安,就必须来个两日游了!
近几年,新安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旅游,利用废旧矿井和铝箔废弃厂房在距县城30公里的石寺镇建起了工矿游景区。下到景区的矿井,可以看到完全按照井下作业现场一比一设计安装的现代化煤矿作业的模拟现场工作面,液压支架撑起了宽敞的巷口,联合采煤机打开了采煤的工作面,“溜子”刮板运输机传送出开采的煤炭……这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家煤矿游景区,集煤矿作业现场、生物标本、地质化石、科普知识教育于一体,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景区,形成了新安县全域旅游的一大特色。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新安县城也成了一个美丽的游览区:城区框架不断拉大,东、西区基本建成,山城、水城、汉关遗址城“三城”建设有序推进;星级酒店达到7家,床位千余张,可同时接待千人住宿;特色商业街、特色名吃店、购物店有30多家;世纪生态园、黛眉地质文化广场、枕头山公园、体育中心不但为城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也给游客们带来了许多惊喜。
黛眉地质文化广场建在闹市区,依托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独特的地质遗迹,把河洛历史文化元素融汇其中,设置有30米高的天碑雕塑1座、巨型仿真崖壁36万平方米、巨型浮雕《图说新安》12幅、河洛文化铜雕5组、新安文化雕栏1300平方米、黛眉山地质遗址标本80多件。广场的旁边还建有一条远近闻名的特色商业街,集吃、住、购、游、娱于一体,雅俗共赏,服务大众。
值得一去的还有世纪生态公园。公园紧靠310国道,借助山坡地势而建,占地达488亩,自然分成两大区域:临居住区依托平坦地势整理成一方文化娱乐区,成为市民晨练、娱乐、跳广场舞的好去处;往南依照山势辟为生态休闲区,栽种乔木、乡土树种43个品种,共计8万多株各类树木,形成了乔、灌、花、草相结合,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休闲区,成为县城的“森林大氧吧”、市民和游客乐于前往的好景点。
县城北部的山丘地势较高,新安县依据地形特点,以山塑形、以林置景,打造出一个东西长3公里、总面积达730亩的枕头山公园,种植各类绿化苗木150多种共51万株,建设园林设施5.7万平方米,亭、台、楼、阁、景石、雕塑、水系相辅相成,成为横跨老城新区的一条绿色生态长廊,也成为新安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乡村旅游成为新亮点
洛阳与新安之间北部是邙岭浅山丘陵地,距洛阳市区和新安县城很近,适宜发展休闲特色农业园区。新安县修建了一条公路,贯穿了沿线3个乡镇,使得沿线的绿尔农业、天兴生态、五头樱桃、鹏云牧业等产业园迅速发展起来,建成了盛产大粒樱桃的豫西地区最大樱桃基地,面积达4万多亩,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万亩无公害樱桃基地”,形成了12个成规模的采摘园。新安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樱桃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引导当地农民扩大樱桃种植面积,促使其形成规模效应。
记者兴趣盎然地来到苏园和天兴农业科技生态园踏访。苏园休闲农庄由民营投资2000万元,流转本村土地700亩,经过多年建设,现已发展成为集游泳健身、果蔬采摘、餐饮垂钓、拓展训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山庄。天兴生态园的总经理以前是搞建筑的,现在也投身农业科技。他们流转了本村的荒坡地5500亩,发展优质大樱桃、突尼斯软籽石榴和巨玫瑰葡萄,并散养土猪、八宝黑鸡,绿色生态餐饮搞得红红火火。他们还打了10孔窑洞,计划建起窑洞宾馆,搞休闲养老服务。
新安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保护为前提、开发为要义、服务为关键”的核心理念,着力发展南部文化旅游、中部农旅融合游、北部山水旅游,构建生态对接、环路连接、独具特色的“三带一圈”旅游新格局。面对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新安县又提出了打造全域旅游的新理念,首先树立全域景观化的思想,通过精品景区的龙头带动、乡村旅游的补充,聚点成带、以点带面,形成众星拱月、银河灿烂之势,把新安建设成一个美丽的旅游区,喜迎八方游客!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由新安县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