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卢炳文
近年来,广西梧州市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挺进医改“深水区”,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在多个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较好进展和成效,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增强。
破除以药补医,规范医疗行为
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有效破除以药补医旧机制。梧州市以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的“一取消两同步”为抓手,全面启动县级、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去年全市公立医院药品收入(不含中药饮片)为9.24亿元,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为13,862.52万元,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际补偿 13,131.25万元,各级财政实际补助4814.73万元,价格补偿缺口和财政补偿缺口全部填满。
同时,梧州市还加快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市、县两级医院推行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加强医院改革效果评价,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与财政补偿资金相挂钩。市属三级公立医院公开考核、择优聘用总会计师,全市5家三级公立医院均实行总会计师制度。四县(市)全部落实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副职推荐、年度预算执行经营管理自主权政策,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要求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探索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梧州市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逐步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该市出台《梧州市医疗卫生计生人才激励办法(试行)》,加大对公立医院高层次卫生紧缺人才、特殊岗位人才和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才的激励力度,为改革提供人才支撑。
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医疗机构门诊静脉用药管理,减少静脉用药的不良反应,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建立了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定期公示主要监测指标,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今年全市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12%以内。
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全市投入4600多万元,在广西率先建成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搭建区域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基础框架,初步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互认和资源共享,并实现与自治区卫生计生信息平台贯通。至今年6月底,全市建立电子病历的公立医院占比为58.82%。搭建全国首个处方共享网络平台,以市红十字会医院为试点,实现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和药品零售消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成为全国首个可落地的处方信息共享试点单位。
医保智能监控系统顺利运行。梧州市通过信息化手段,医保部门可以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及费用进行监督和控制。通过采用“智能系统筛查+人工审核”相结合的审核模式,全面、全程和实时监控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
实施分级诊疗,促进资源整合
完善分级诊疗政策,合理引导就医秩序。该市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重点,逐步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设立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实施基层转诊预约优先,对需要转上级医院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疑难和手术患者,保证转诊顺畅。
推进医疗联合体,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目前,梧州市级5家三级医院与12家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组建成立5组医疗联合体;由三级公立医院牵头组建的专科联盟10个,已加入的其他专科联盟70个。在此基础上,以市工人医院、红十字会医院、中医院医院、妇幼保健院作为龙头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建立总院长负责制的联协会,由联协会制定管理章程,真正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打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开展县乡医共体建设,推动县乡医疗资源整合。梧州市四县(市)及龙圩区的县级公立医院分别与19家乡镇卫生院(占比29.6%)通过建立医共体和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初步实现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医共体内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接管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技术、人员培训、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行统一,定期派驻医务人员下基层帮扶,大力培养基层实用人才,高诊疗能力,规范服务行为。
创新服务模式,促进有序就医格局加快形成。该市联合中兴通讯公司建立起全国首个基于医疗物联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在大塘社区服务中心开展试点。从去年9月起,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广使用签约服务平台,并推出多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惠民措施,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服务,建立家庭医生与居民的契约服务关系,使居民获得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改革支付方式,健全保障机制
稳定基本医保覆盖面,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梧州市不断完善政策,让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从今年7月1日起,对新生儿参保、门诊医疗统筹、异地就医结算、住院起付标准、健康扶贫、特殊慢性病治疗等政策进一步提质增效。改革传统住院病人先交押金的做法,实行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新模式,开通生命“绿色通道”,最大程度方便农村贫困群众就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梧州市全面推进按人头付费、病种付费和总额控制等复合付费方式改革,对开展住院业务的定点医院医保住院医疗费用进行付费总额控制。出台实施了127种按病种付费的病种,切实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今年启动按病种付费医保结算系统,目前,全市5间三级医院按病种付费结算病人367例,共35个病种。
实施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开展个人账户共济费用结算管理。该市从今年5月起,正式实施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全市扩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范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资金可支付本人和在同一统筹地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配偶、子女、父母、配偶父母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或住院产生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及健康体检的费用。
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上,对城乡居民因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提高城乡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去年,全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赔付8.91万人次,赔付金额10,938.41万元/年,全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承保总人数为279.36万人,签单保费10,615.81万元。
优化医保政策助力健康扶贫,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梧州市落实对建档立卡贫困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和门诊特殊慢性病治疗的医疗费,医保基金报销比例提高5%的政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困难群体实行倾斜政策,建档立卡贫困参保人员可享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