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每周证券

“拥抱”数字化 促银行业现代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将成为银行业下一个十年战略重点,也是增量资源投入重点领域

以“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为主题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近日在京举行,来自监管部门、科研机构、商业银行等单位的代表,围绕商业银行转型创新展开了深入探讨。本报记者 田新元 摄

□ 本报记者 田新元

“对于正在新一轮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创新的银行业来说,数字化成为转变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建设现代银行业体系的重要推手和动能。”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在近日举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上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银行需要通过改变传统思维与经营模式来适应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但更需要银行主动“拥抱”数字化,打造引领型的现代化银行体系。

数字科技改变银行生态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传统银行的生态,各家银行都在数字化转型中快速迈进。在以“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为主题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上,来自监管部门、科研机构、商业银行等单位的代表,围绕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展开了深入探讨。

从信息化建设到金融科技,从互联网金融到数字化转型,几十年间科技带来的快速变革给银行业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深刻,而银行业作为推动金融科技不断迭代更新的角色一直在深化。黄润中认为,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数字化驱动银行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体现在基础设施、技术架构、渠道建设、产品创新、客户体验、精准营销、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给银行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机遇。尤其是在支付结算、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等领域全面对银行业赋能,银行业产品创新日新月异。工商银行成立了区块链与生物识别实验室,在扶贫等项目中已有应用。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部分网点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提供“刷脸取款”业务。

当前,部分银行高度关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经济、新模式、新趋势,将数字化发展提升到集团战略高度。对内探索体制创新,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对外主动拥抱互联网,积极推进与科技巨头深度合作。为利用市场机制扩大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场景落地,商业银行纷纷探索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和同科技巨头深度合作。

从上市银行发布的中报可以看出,上市银行纷纷在金融科技领域实行战略布局,加速数字化转型。工商银行聚焦建设“智慧银行”,全面实施“e-ICBC 3.0”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建设银行继续深化新一代核心系统应用,构建大数据工作平台。建行成立了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启动金融科技战略,强化科技驱动,为金融发展创新深度赋能。

除了国有大行建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外,股份制银行也纷纷成立科技子公司。今年5月,民生银行在北京成立民生科技有限公司。自2015年以来,已有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陆续成立金融科技公司。

不均衡掣肘银行现代化

黄润中说,尽管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是,从当前银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看,经济增长乏力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回升和盈利能力下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加快带来利差的进一步缩小,数字经济发展本身面临融合创新发展不均衡、经济活动主体权责不明晰以及银行业 自身数字化能力短板等问题,对银行业既有利益格局、行业秩序、治理体系和未来发展带来新挑战。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传统金融体系内扮演者信息中介的角色,在数字经济下,传统金融体系的脱媒化趋势愈演愈烈,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低效率和高成本的问题日渐突显。传统银行的存、贷、汇分别由第三方机构来替代,以第三方支付、余额宝、P2P和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优势,使得金融市场几乎达到没有金融中介的状态,成本更加低廉、效率更高,严重削弱商业银行在传统体系内的金融中介作用。

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高效、便捷、场景化的金融服务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新的数字竞争对手以及客户更快、更广泛地使用数字化银行服务。在开放技术条件和共享经济下,实体经济和互联网企业构建的场景可以实现自我信息采集,自我风险评估,从而提供金融服务,而对银行挑战最大的地方在于,很多新的场景与银行无关。2017年,有超过1/3的用户在银行资金占其所有流动资金的比例相对减少,这种现象在80后、90后、00后年轻用户群体中尤为明显。

数据的挖掘、保护及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处理方式是商业银行运营的核心技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首先体现在信息创造方式的改变。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运营模式决定其具有高服务成本,信息处理处于劣势,而对相关信息的利用仍处于初步阶段,亟须完善数据治理能力,提高数据质量及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人才和文化是整个组织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新型金融或非金融机构在数字化人才储备、企业文化方面均存在不小的差距。同国际大型银行相比,摩根大通科技人员占比17%。相比之下,我国占比最高的工商银行仅为为3.2%,远低于国际大型银行水平。

数字化转型成为重点

黄润中表示,数字化转型将成为银行业下一个十年的战略重点,也是增量资源投入的重点领域。我国银行业应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并进一步明确投入的重点领域和环节。

银行面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是构建属于银行自己的“金融生态圈”。银行应建设开放式网络服务平台链接用户,融入共享经济,通过平台满足用户各种金融所需,同时通过“平台”链接合作伙伴,将用户、银行和服务及商品的提供者连接在网络上,搭建场景化的金融服务,全方位评估用户的真实状况,为金融服务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满足消费者金融和非金融的需求,构建开放的、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数字化、场景化金融新生态。

桂林银行副行长王云霄认为,面对数字化转型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各家银行都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但由于大行和小行各方面的能力和基础不一样,应对的策略也不尽相同。大行立足自身作整体的转型和科技能力提升,中小行则需要提升自身和外界的合作,两条腿走路。中小银行在过去的发展过程当中积累了各种有用的数据,或者是客户方面的,或者是产品方面的,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数据分散,标准不统一,整合起来的应用难度很大,更没有做到深入挖掘,发挥数据应用的决策价值作用。

“网贷业务带来的是对传统信贷体系的颠覆性变化。”平安壹账通智能科技公司信用账户部总经理张健认为,线上贷款在技术、合规、理念等方面对传统信贷带来极大的冲击,必须靠数字化风控、自动化审批等手段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务三部主任杨彬认为,发展金融科技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一方面,商业银行要重视金融科技,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金融科技的“双刃剑”效果,防止科技创新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有计划地发展金融科技,找准最适合自己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业务模式。商业银行既要修炼内功,又要善借外力。要与同业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甚至于电信运营商等新兴企业建立良性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中国民生银行公司业务部数字化中心总经理王彦博认为,当前人类社会已经从互联网时代步入大数据时代,正在开启人工智能时代。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当前正处于FinTech(金融科技)时代。FinTech的发展主线是从互联网金融到移动金融,再到物联网金融、区块链,不断拓展和提升数据规模、数据活跃度、数据范围以及数据可靠性,以此推进大数据金融和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仿真模拟等技术发展与金融应用。

2018-09-21 数字化转型将成为银行业下一个十年战略重点,也是增量资源投入重点领域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105.htm 1 “拥抱”数字化 促银行业现代化转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