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创意

2018北京时尚高峰论坛聚焦时尚之都建设,会上发布了《北京时尚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年)》

汇聚智慧 激发时尚内生力量

□ 本报记者 王健生

新经济格局下如何挖掘北京文化基因,建设特色北京时尚之都?如何充分把握首都城市战略新定位,推动北京时尚产业与文化、科技资源的融合发展?如何拓展国际视野,快速提升北京品牌影响力和国际时尚话语权?日前,在故宫宝蕴楼举行的2018北京时尚高峰论坛上,北京市政府及行业领导、时尚界领军人物、教育界专家学者等就此展开了深入探讨。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余俊生谈道,时尚产业作为最具魅力、活力、带动力的产业之一,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文化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北京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聚集了众多行业组织和领军企业,拥有多家知名时尚活动品牌以及751时尚设计广场等一批时尚产业聚集地,具有发展时尚产业的较好基础。

2018年北京时装周组委会主任、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董事长吴立表示,2018北京时尚高峰论坛的举办旨在汇聚智慧和力量,重点研究、探讨在首都功能定位重塑的背景下,在北京城市发展深刻转型的重要阶段,发展时尚产业、时尚经济,促进北京时尚产业的跃升发展。同时,围绕产业与文化相融合,从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儿文化中的汲取营养,并把这些融合共生的文化元素作为推动时尚产业发展的本源力量,而进行一些路径探讨,以“时尚+文化”助推北京时尚之都建设。

北京市经信委副主任孔磊从三方面表达了对北京时尚产业未来发展的期望:一是以时尚北京的旗帜为引领推进时尚之都建设,时尚北京是首都核心功能政治文化、科技创新与国际交往中心的诠释和演绎;二是以设计会展互联网+为主要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时尚已经成为服装纺织供给侧产品创新和需求侧消费选择的价值趋向,独立于生产和品牌企业的设计师、设计工作室、设计公司正在成为产业创新和大众消费服务的社会资源;三是发挥放大效应,营造引领时尚潮流的氛围。

“想要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北京消费市场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优势。一要打造国际时尚消费品牌的前沿阵地;二要激发自主消费品牌的创新力;三要打造时尚消费品牌的展示和交易平台;四要拓展时尚品牌、时尚消费的品牌定义。”北京市商委主任助理卜立山建议汇聚时尚品牌凸显全球时尚消费市场的北京价值。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从建设北京时尚之都还有发展时尚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发表看法。他表示,非遗传承首先需要传承人、设计师、品牌商、政府部门和媒体等相关机构形成传承链,推动非遗传承与发展;其次要把传统的工艺和现代的设计结合起来,生产出产品,形成一个产品体系,使时尚产业的发展融入传统文化和工艺元素。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先生表示,未来服装产业将有三方面特性:一是移动性,二是参与性,三是智能性。产品具备了这三个特性,整个服装产业的运营模式也会发生根本性转变,盈利模式会变成多边市场化。

对于如何提升品牌形象,LBI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总裁Benjamin Bilteryst认为,对客户有情感的触动才可以真正让这个城市变得更有活力和吸引力,这是品牌提升最主要的问题。

爱慕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礼强提到,只有细分市场让消费者体验高品质、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才能带给他们更多的爱和美好的生活。

本次论坛还发布了两项重要成果,体现了校企资源整合,发挥了北京高校智力资源的优势。

由北京时尚控股公司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发布的《北京时尚之都建设研究》成果,聚焦对时尚之都相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总结,占领时尚理论制高点;把北京与世界四大时尚之都进行对标分析,提出北京时尚之都建设路径的可行模式;把北京与深圳、上海进行对标分析,提出北京时尚产业发展的特点特色;提出北京时尚产业发展,建设国际时尚之都的政策支撑体系。

由北京时尚控股公司与北京服装学院联合发布的《北京时尚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年)》,重点分析了北京市时尚产业的发展基础、发展现状、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剖析了北京市发展时尚产业的优势条件和瓶颈制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北京时尚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此次论坛引导各界重新激发出时尚向内而生的力量,为新兴时尚注入文化复兴的血脉与活力。同时,有效整合时尚资源,树立中国时尚创意的新国际形象,多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地探索时尚产业的未来可能性,促进北京时尚产业生态圈建设。

2018-09-21 2018北京时尚高峰论坛聚焦时尚之都建设,会上发布了《北京时尚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年)》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098.htm 1 汇聚智慧 激发时尚内生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