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远琨
犹如远洋货轮航行使用的“海图”,“一带一路”航贸指数不仅成为全面、客观反映“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晴雨表”,更通过信息服务增强市场透明度,为推动经贸合作提供重要参考。
航贸图绘制“一带一路”晴雨表
“一带一路”倡议给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经济合作带来新机遇,而合作契机在哪里?每一货种的流量多少、主要市场在哪里?信息未共享、需求未沟通时,市场往往处于观望状态,各方都需要一目了然的市场信息作为决策参考。
本着为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增强市场透明度的初衷,早在2015年,上海航运交易所就开始研发“一带一路”航贸指数。
由于货种、货值不同,贸易量与贸易额之间不是线性关系。比如,服装、箱包等贸易量大,但贸易额相对不高,而同等运量的机械、电子产品,贸易额则高很多。将贸易额、贸易量数据与相应航线的运价数据综合起来,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市场活跃度和需求走向。
“一带一路”航贸指数信息采集全面,涵盖“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分布于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欧洲和大洋洲等地区,指数货种不仅限于集装箱,还包括煤炭、铁路石、原油等大宗物资。运输方式不仅限于海运,还包括铁路运输。
要作为反映市场动向的“晴雨表”,信息的真实、准确性至关重要。“一带一路”航贸指数数据充分利用上海航运交易所的会员优势广泛采集。目前,上海航运交易所会员包括来自各细分运输市场的国内外著名的船东、货主、经纪商约130家企业,具有较高国际认可度。
“一带一路”航贸指数的研发并不只是服务航运企业开拓航线、货主企业开拓市场,更重要的是提供信息平台,使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互通有无、增进往来、促进贸易。
“一带一路”航贸指数构成中既有金额指标,反映贸易体量和总体规模的变化,又有数量指标,反映具体贸易流向的成长性,还有价格指标,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和竞争情况。
受访航运企业表示,上海航交所作为第三方平台,其发布的运价指数影响力大、公平、公正,获得货主和代理公司的普遍认可。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需要了解市场信息,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更需要科学服务。通过航贸指数平台,企业能够掌握市场的贸易需求和走向,某一货种的进口量、出口量多少,主要流向中国的哪些地区,这些数据信息是国外企业了解中国市场供需的重要依据。
数据平台为经贸往来提供参考
航贸指数不仅有助于企业开拓市场,还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海上丝绸之路”综合指数涵盖了航运类的主要货种、主要航线、主要船型的运价,其应用性不仅仅表现在投资决策上,更表现在规避风险方面,比如现货指数挂钩、运价远期交易等。
“运价指数是反映市场水平的风向标,目前中国沿海有45%的煤炭运输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着与指数相关的协议,为‘一带一路’航贸指数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上海航运交易所信息部经理刘越说。
航贸信息是服务产品,要进一步推广应用,赢得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的信赖,需要凭借其全面性、科学性打响这一航运服务品牌。“一带一路”航贸指数的应用还刚刚起步,仍需要不断优化拓展指数内涵,并期待其他国家机构共同参与编制,拓展指数的应用范围。
除航运、铁路外,在运输方式上,“一带一路”航贸指数未来将把公路、航空运输纳入指数体系中;在航线布局上,还将开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运输线路。
同时,上海航运交易所还将加快“一带一路”航贸指数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应用,鼓励各国贸易商、航运商在签订贸易、运输合同时,使用“一带一路”航贸指数进行指数挂钩,并促使指数成为其管理市场波动风险的套期保值工具。
信息平台的搭建有赖于更大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以产生数据聚合效应。上海航交所在指数应用推广过程中,同步吸收其他国家机构共同参与编制“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和货运指数。
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背后,都涵盖着数据信息的流通。依托指数平台和相关信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开发,创建“一带一路”贸易和货运大数据平台,将使数据和信息服务进一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