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勋飞
□ 黄发轩
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黄山市按照“黄山市要在特色小镇建设上下功夫、做文章,彰显徽风皖韵魅力,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小镇”要求,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贯彻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市特色小镇建设卓有成效。
重谋划
分类分批梯次推进
2016年3月,黄山市大胆创新、超前谋划、先行先试,率先在全省启动特色小镇建设,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文创小镇、屯溪区黎阳休闲小镇、黄山区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和谭家桥知青小镇、徽州区西溪南创意小镇和潜口养生小镇、歙县深渡山水画廊小镇、休宁县齐云旅游小镇和溪口汽配小镇、黟县宏村艺术小镇和西递遗产小镇、祁门县祁红故里小镇等12个小镇作为首批市级特色小镇重点培育对象。
首批12个小镇生态环境好、人文底蕴深厚、产业发展具有较好基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特色小镇在黄山脚下蓬勃兴起。
按照突出特色、梯次推进、错位发展的要求,2018年初黄山市启动了第二批市级特色小镇摸排工作,为黄山市特色小镇建设注入新鲜血液,补充新生力量。
重改革
激发小镇发展活力
特色小镇发展关键在于“改革”,如何让特色小镇在县域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打造各具特色的业态?如何通过小镇发展为乡村振兴发展做出贡献?承载着这些改革发展的大使命,特色小镇为加快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走出一条具有黄山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而积极探索。
黄山市鼓励各地积极引入金融、社会资本组建投资平台,探索建立由多方参股的小镇发展基金,采用股权、期权、众筹、PPP等方式推进建设。东黄山知青小镇引进上海市光明集团心族实业公司为建设主体;齐云山特色小镇与安徽祥源集团共同组建投资公司;西溪南创意小镇携手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规划建设、管理运营。
此外,黄山市还加强运营模式创新,努力破解资金、人才、技术等瓶颈。潜口养生小镇、文创小镇与省内高校合作组建实训基地或产业研究院,齐云山旅游小镇推动国有旅游景区“三权分离”,探索构建跨省域、市域的景区运营机制。宏村艺术小镇创办宏村客栈联盟,形成艺术客栈、精品酒店自我约束及管理机制。
跳出旧体制,打造新载体,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黄山特色小镇活力四射,宏村镇、齐云山镇被住建部评为中国特色小镇。西溪南创意小镇、齐云旅游小镇和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成功跻身首批省级特色小镇,自今年5月份安徽省特色小镇影响力指数发布以来,黄山市3个省级特色小镇一直位列前十。西溪南创意小镇还成功入选全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为全省入围的4个特色小镇之一。
重产业
夯实小镇发展支撑
近几年来,黄山市始终把特色产业培育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元素,引导特色产业向相关小镇集聚。黎阳休闲小镇举办第二届黎阳花朝节暨花神大赛、黎阳IN巷优质商户评选大会等,人气集聚度进一步提升;西溪南创意小镇成立15家创意类公司,成功举办西溪南艺术联盟艺术展、西溪南大提琴演奏节等,小镇影响力不断提升;黄山文创小镇策划开展“园区一日游”、“品读城展馆”等活动,已吸引入驻企业70余家。
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黄山市认真谋划编制了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库,每年实施特色小镇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实施月调度通报,强化督查考核,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截至2018年6月,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20余个,累计完成投资114.7亿元。
借力特色小镇品牌,黄山市先后组织赴北上广深等地开展特色产业项目招商推介,吸引中冶华天、中铁二十局、上海东方明珠集团等一大批实力强大的投资客商前来洽谈,谋划推动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建立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创新创业中心等,特色小镇正逐渐成为黄山市开放发展的新桥梁、招商引资的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