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岁正阳报道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针对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措施不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扶贫资金违纪违规使用等问题,国家将加大力度进行治理。
据了解,《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把扶贫领域诚信纳入国家信用监管体系,将不履行赡养义务、虚报冒领扶贫资金、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行为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
去年以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采取了强有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央明确2018年是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部署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将精简考评检查、减少填表报数作为治理的重要内容。二是明确提出了两个“不”的要求。第一个“不”,指扶贫领导小组明确除每年根据统一部署填报一次建档立卡信息数据以外,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村级填报扶贫数据。第二个“不”,除了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外,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不再组织其他检查考评。三是指导地方精简考核评估,严禁各地多头考核、层层考核、搭车考核。原则上每年对县的考核不超过2次。四是加强信息共享。目前国务院扶贫办正按照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建设。目前已和十几个部门建立了数据的经常性比对和交换,通过这个手段也能减少基层负担。
相关负责人介绍,《指导意见》针对各地反映的考核评估、督查检查过于频繁问题,初步考虑从明年开始对省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结束以后,中央向地方反馈了考核结果,在一定时间内暂停各级、各类的考核评估督查检查活动,让地方特别是让基层有充足的时间研究问题、查找原因、整改工作、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