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磊
□ 本报记者 张勋飞
8月9日上午,在村民的祝贺声中,黄集村刘红文制衣厂扶贫车间竣工开业,工人们忙着制作生产汽车厢包。这个制衣厂原来是个家庭加工小作坊,在淮北市发改委的帮扶下,不但获得了无息贷款10万元,而且还争取到“小老板工程”相关优惠政策,同时解决了10多个本村贫困户就业岗位。
黄集村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西北部,全村有13个自然村,人口7400人,耕田地10,200亩,基本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间种大豆、西瓜、果树等经济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及传统农业种植,经济收入菲薄。
2015年,淮北市发改委开始定点帮扶贫困村黄集村,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相关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向黄集村派驻了驻村工作队,进一步细化了“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双包”职责,做到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确保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该村累计脱贫55户163人,贫困发生率由2.82%降至0.69%。
道路通了,路灯亮了,如厕方便了……黄集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淮北市发改人真心帮扶、实在扶贫的奉献,也离不开他们为了扶贫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建项目
打下扶贫攻坚牢固根基
项目建设,是决定扶贫攻坚、脱贫致富的根本,也是促进农村繁荣、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保证,淮北市发改委把黄集村项目建设作为黄集村脱贫的第一首要任务来抓,力求取得实效。
在快速推进千亿斤粮食黄集项目上,经过濉溪县农林委大力配合,投资1500万元新建桥梁63座,沟渠疏浚清淤8.152千米,新建和维修机井150多座,安装机井灌溉电力设备152套……项目建成后有效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光伏项目,从2016年至今已有165千瓦光伏项目投入使用,48户贫困户年度增收3000元。目前正在推进2兆瓦大型地面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后将带动铁佛镇(含黄集村)360户无劳力贫困户年度增收4000余元,为贫困户按期脱贫、稳定增收提供保障。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加快推进道路硬化绿化工程,健康广场落成,改造和扩建黄集小学和村卫生室,新建幼儿园,改建公厕25所,安装路灯400多盏,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提升了村民安全感和获得感,解决了村民雨雪天出行及儿童上学安全问题。
为了确保安全饮水,淮北市发改委联手濉溪县水务局投资200万元,建成了黄集水厂,有效改善了黄集村近8000名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创产业
扶贫脱贫长效之计
记者走进黄集村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黄从亮谷物种植家庭农场产业扶贫示范点看到,藕池中荷叶随风摇曳,荷叶下是混养泥鳅和白鲢;西瓜地里今年收获40万斤西瓜……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卫东介绍说,这个家庭农场从三户贫困户流转土地共有140余亩,种养殖西瓜、黄桃、蔬菜、菜藕、泥鳅和鱼类,并给予20万元低息贷款支持发展,目前已带动8户贫困户种植、5名贫困人员就业,所有贫困户参与收益分红。
今年,农场种植西瓜大丰收,达到40万斤。为了赶季节销售,卖个好价钱,淮北市发改委组织真棒超市、大润发超市、苏果超市等企业进村入户,实地考察黄集村农业种植,开展农户与超市对接,帮助扩大销售,真正做到帮扶到位、有成效,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
王小矿家庭农场有340亩土地,在种植玉米、大豆、西瓜等传统农作物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引导并帮助种植药材、旱稻等收入较高的经济作物,确保收入稳定且年年增长。
王平扶贫种子基地主要从事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使之增产20%以上,实现了老物种新增产。
在种植业方面,提倡产业结构多样化、优质化,切实带动贫困户就业;在养殖业方面,积极与王居中养殖大户对接,帮助解决养殖场地,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经济收入,真正做好“一村一品”产业,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目前,黄集村8个产业项目基本建成,袜厂、家具厂、床垫厂相继投产受益,目前正在计划建一个花卉基地(市场)。
育人才
脱贫致富有力保证
扶贫先扶“智”,致富要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脱贫致富的保证。淮北市发改委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大胆从以下三个方面培育本土人才,培育实用型“永久牌”人才。
一是结合“雨露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农民技能培训工程”等各类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组织农户开展培训,切实增强扶贫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水平。
二是重点培养村“两委”干部,要求村“两委”支委做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帮助贫困户创业致富。
三是多次组织黄集村种养殖能手和村“两委”成员走出去学习,先后赴杜集区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园、相山区渠沟镇油坊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和凤凰山食品开发区内的真棒超市仓储物流基地等地,参观学习农业产业化先进经验和先进农业种植技术,开阔了视野,有力助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培养出本土专业技术能手。
真扶贫
不忘初心再发力
7月30日,淮北市委副书记李明到铁佛镇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直奔贫困村黄集村走村入户了解当前脱贫情况,对扶贫成绩给予肯定,同时要求精准识别、精准施策,落实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和就业扶贫等举措,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谈到黄集村经过扶贫后呈现的新变化,淮北市发改委驻村队长刘卫东总结了三条经验:一是用“绣花功夫”做好扶贫工作,严格按照扶贫要求,走村入户调查摸底,做到扶贫“零”差错;二是市发改委领导先后数次来到村里现场办公,科学谋划精准扶贫工作,对重大项目亲力亲为;三是市发改委16位科级以上干部实行一对一扶贫,收效显著。
扶贫脱贫,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淮北市发改委将紧紧围绕黄集贫困村现状,大胆创新,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努力将扶贫攻坚工作推上新台阶:
一是立足精准扶贫。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做好“两该两不该”工作,在去年主抓精准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做好贫困户新增和退出机制;主动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实行无记名投票,将“谁是贫困户”的问题全部交于本村村民自主表决,保障农户知情权和参与权,从而进一步化解长期存在的干群矛盾。
二是搞好产业规划。抓住重点,发挥优势,谋篇布局,把促进黄集村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分析研究《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皖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淮北市贯彻落实意见等文件精神,研究谋划帮扶村农业发展项目。
三是争取多方支持。积极协调联系相关部门,为帮扶村经济社会发展寻求政策、资金、项目支持;按照“投向合理、产权清晰、效益明显、安全可靠”的要求,根据村情实际,认真考察项目,充分发挥扶持资金和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作用。
四是探索产业路径。支持村集体和农户利用土地和种植技术优势,深入开展良种繁育和无籽西瓜、经果林、园林绿化树木的种植培育,力争形成规模;鼓励小型养殖户改造和扩建,积极帮助争取财政奖补,支持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发展,带动区域农民致富。
(本文配图由淮北市发改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