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晓光 梁畅水
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不仅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和要求,而且凸显了脱贫攻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农村振兴需要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农村百姓增强了改善生活的坚定信心。众所周知,城市也好,农村也好,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是人才。新时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样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支撑。然而,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加快,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年背井离乡去往发展机会较大的城市,导致实现乡村振兴缺少人才。因此,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如何让人才愿意留在乡村,如何让人才愿意回到乡村,以此助推农村各个领域呈现新的变化,实现新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对此表示,乡村振兴“人”是基础,我们提出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一方面培育造就农村乡土人才,另一方面引导城市的资本、技术、人才下乡。培育乡土人才,我们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科技人员下乡工程。鼓励社会特别是城市人才到农村去,又提出鼓励城市的专业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下乡,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我们要通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三要素生产力,来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体制导向,实现由大国向强国转变。
此外,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创造良好的生态、宜居的环境,是农村发展的优势和财富,也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我们还要推动农村的自然资源、资本、资产加快生产,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而在村村乐创始人兼CEO胡伟看来,乡村振兴带头人,核心还是个“人”字。村村乐通过将近八年的发展积累了中国第一批会上网的农民,在刚开始做这个网站的时候,中国的农村还没有几个上网的。中国的农村几乎没有经过传统互联网时代,直接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是个巨大的商机。现在国家的乡村振兴带头人战略,利用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弯道超车非常好的机会。
胡伟介绍,村村乐主要从农村社交开始,给每个村搭建一个网站。目前为止共有34万个乡村门户,1200万个注册会员,32万站长,站长是经过认证的、活跃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有一部分是大学生村官、农村电工、小学老师、种养殖大户,非常多的“两证”:一个证是工作证(如村长证、电工证、小学教师证),另外一个证是个体户证(如小卖店、合作社),他们都是农村的“能人”。我们也希望乡村振兴带头人能够从这个平台上涌现出来一大批“能人”。村村乐的理念是坚定扎根农民、服务三农、惠及三农。我们提出这个事的时候还没有乡村振兴战略,也没有双创战略,所以我们的核心叫“村里有人”。村村乐也有非常多的下乡合作伙伴,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汽车厂商、银行、保险等,我们主要发挥村里有人的优势来做这种推广,这个模式叫“众包”。
全面赋能传统服务体系
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邢健虹表示,汇通达在建设之初围绕农村做深度调研,发现农村这个市场所在区域非常分散,各地的差异性很大,农村有农村的特点,熟人经济,讲究信任,这些特点也造成整个农村的商业形态。整个农村的乡镇店,俗称夫妻店,长期的商业业态在农村存在。从整个差异化情况来看,在农村城市电商解决不了问题,城市电商讲究快捷服务、海量商品,很多农村消费者喜欢现场体验,尤其对需要服务的商品,如家电、农机。另外,也喜欢现买现提,城市电商的约定送货满足不了。另外,在农村购物存在一些特点,希望赊销,比较灵活的购物方式,积分以后再给你钱,或者收成以后再给你钱。这些痛点往往城市电商解决不了。围绕这些变化做了深度思考。
电商基本思路有三个方面,整合、赋能、升级。
汇通达有四种方式,会员制,注册成为会员之后可以享受到会员店的特权、特价和一些权益。汇通达只做加法不做减法,不改变所有制的结构,你还是老板,但是汇通达做什么事情呢?全面赋能,前期的夫妻店比较传统,采购、库存管理、后台应用比较落后,也缺乏新型方式,跟农民怎么接触,互联网工具的应用,这些我们把它变成既卖商品的公交社,又是承接了物流、邮件局,同时也有京东属性的信用社,这些小店,后期也帮他承载了很多附加值,比如劳务、物流,升级成为不仅仅卖商品,是真正围绕农村的枢纽。
区域运用需打造IP“爆款”
金恪集团副总裁兼金恪特色小镇集团总裁孙文华表示,作为时下最热的词汇之一,相信现在大家都知道所谓“IP”即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英文缩写。一个成熟且知名的IP可以让一个原本不知名的区域迅速“爆棚”。对于区域运营来说,打造一个IP,可以逐步提高知名度,增强识别力,形成竞争力。那么,在乡村振兴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围绕IP来运作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
据孙文华介绍,IP营销具有话题性和传播性,具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和市场,是一种可以产生裂变传播的新型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方式对于乡村区域来说,需要考虑品牌IP的人格化。需要从标志性的风格、标志性的标签、标志性的梗来衡量IP人格化的三大标准。标志性的风格,是指符号外在的价值和意义,标志性的标签就是IP的价值主张,最直接的就是看IP的宣传口号。
例如:“乌镇每年一次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的“来过就不曾离开过”这样一些梗,在网络上广泛地传播,能够被吃瓜群众津津乐道。IP的传播途径相当快,可以利用各类新媒体,对于知名IP来说,可以利用其原有的受众进行宣传。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持续打造特色IP?对此孙文华认为,农产品具有很强的地理属性,例如东北的五常大米、江苏的大闸蟹、潜江的小龙虾等。全国知名的农产品无处不在,但如何转化成IP,则需要向阿苏农场学习,一是把特色种植的农产品作为IP。二是特有的人格化。日本的MOKUMOKU农场建立之初是希望日本国内的养猪产业得以发展。所以在中后期,农场的主题就是“猪”,而猪的形象要人格化。为此,MOKUMOKU农场把猪的形象动漫了,同时,带有一定的人格化,形成老实、小可爱的模样。渐渐的,把猪带到了农场的各类特色农产品。三是地标式建筑。阿苏农场的馒头屋、英国伊甸园的“异型温室”,因为其不同的建筑形态让人印象很深刻。农村地区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认知标识,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很难识别。这时候,地标性建筑会在整个乡村区域形成独特影响力。四是独特的节日。日本的越秀节每年举行四次,邀请了全世界各地的野外作品到越秀县艺术节来展示。他们把稻田当作了展厅,自然与艺术作品融为一体,迅速吸引了众多的城市粉丝。在田野里照片缺乏背景,而艺术家的作品则成了城里人的背景,前来观光的人越来越多,越秀节则成了日本的国家节日。五是四季无休的活动项目。孙文华曾经研究了全球各地小镇的成功案例,发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丰富的活动项目,每个地方都提供了足够让你流连忘返的娱乐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因地制宜的,但充分延长了在当地滞留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