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应扶尽扶应保必保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各项政策的倾斜力度

□ 本报记者 刘 政

8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举行发布会。作为纲领性文件,《意见》明确了今后三年脱贫攻坚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

《意见》提出,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短板;聚焦老病残等特殊贫困群体,建设以慈善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基层扶贫频于迎评迎检的问题;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培育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质量为首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未来三年,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越往后难度越大,平均每年需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作为今后三年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意见》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意见》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工作要求,提出必须要做到“7个坚持”: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扶贫同扶智相结合,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的积极性。

《意见》提出,实施好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特别是从政策层面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的特殊困难、着力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各项政策的倾斜力度。二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从10个方面强化各项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举措: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全力推进就业扶贫,深入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加强生态扶贫,着力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强化综合性保障扶贫,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开展扶贫扶志行动。同时,聚焦交通、水利、电力网络等方面扶贫工作,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短板。三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意见》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加强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和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支撑保障,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攻坚。

“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才能有效防止脱贫人口重新返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欧青平说,《意见》明确要加强建档立卡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摸清脱贫底数和返贫底数,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

综合保障

确保特殊贫困群体“不掉队”

“据建档立卡数据显示,30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大多数都是老病残等特殊群体。按照建档立卡的数据,当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分别超过40%、14%。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比例超过16%。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确保他们病有所医、残有所助,基本生活有保障,实现脱贫。”欧青平表示。

“这些特殊贫困群体很多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欧青平说,对此,《意见》指出,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转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一是加强养老保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保障范围,切实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负担;三是保障住房安全,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四是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五是保障义务教育,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欧青平称,保障性扶贫并不是对剩下的贫困人口采取低保一兜了之的方式,而是重点针对那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慈善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

精简考核

为基层扶贫工作减负

针对各地反映的扶贫工作检查评比多、填表报数多、压力大任务重的问题,欧青平指出,这些年,特别是去年以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采取了强有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四方面内容。

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央明确2018年是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部署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将精简考评检查,减少填表报数作为治理的重要内容。

明确提出了两个“不”的要求。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村级填报扶贫数据,建档立卡工作根据统一部署一年填报一次;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外,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不再组织其他检查考评,行业部门组织的行业评估检查今年以后全部取消。

指导地方精简考核评估。严禁各地多头考核、层层考核、搭车考核。明令严禁搭车考核,并要求各地改进省市两级对县及县以下扶贫工作的考核,原则上每年对县的考核不超过2次。未经省里批准,市级以下不得开展第三方评估。

加强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填报。目前,国务院扶贫办正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建设,现已和10余个部门建立了数据的经常性比对和交换,减少基层负担。

欧青平表示,《意见》对切实解决基层频于迎评迎检的问题作出了安排,初步考虑从明年开始对省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结束以后,中央向地方反馈了考核结果,在一定时间内暂停各级、各类的考核评估督查检查活动,让地方特别是让基层有充足的时间研究问题、查找原因、整改工作、改进工作,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承担起帮扶的责任和帮扶的工作。

培育内生动力

脱贫产业聚焦“一村一品”

《意见》强调,要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脱贫光荣导向,要更加注重培养贫困群众依靠双手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培育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在具体措施上:加强教育引导,开展扶贫扶智行动,引导贫困群众增强脱贫主体意识;改进扶贫方式,增加贫困群众参与度,动员贫困群众更多地投工投劳、多劳多得;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

在发展脱贫产业方面,《意见》提出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产销衔接,并做了明确政策部署。韩俊指出,要从根本上强化市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调整这个地区的种养业结构,培育“一村一品”。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资金服务、营销服务,但是不能大包大揽。“最理想的方式是让农民跟着市场走,而不是跟着政府走。”韩俊说。

韩俊表示,从各地实践来看,加强产销衔接关键是要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农超对接,加快快递下乡工程,供销、邮政、电商企业服务网点要加快向贫困地区覆盖,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出村进城创造条件。

韩俊特别指出,精准扶贫工作必须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扶贫政策不能养懒汉。“要把不履行赡养老人义务、虚报冒领扶贫资金、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的人列入失信名单,加大惩戒力度。脱贫攻坚一定要应扶尽扶,能够通过就业来脱贫就要应扶尽扶,还要应保必保,这样才能体现社会公平。”

2018-08-21 刘 政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各项政策的倾斜力度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713.htm 1 应扶尽扶应保必保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