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探索

村“两委”换届风清气正

——河北宁晋县创新村民代表推选机制综述

□ 本报记者 李季平 兰云

农村“两委”班子换届,群众关心、上级关注,历来是基层党委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3月开始,河北省宁晋县在新一届村级组织换届中,立足实际,创新村民代表环节新机制,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规定,出台了《宁晋县村民代表推选指导意见(试行)》,使新一届“两委”换届选举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

经过实践,这一新举措既有效夯实了农村“两委”换届基础,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至5月底,被列入试点的大陆村镇、贾家口镇、河渠镇共78个村级的“两委”组织,按新的村民代表选举方式已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换届工作。目前,其他镇村正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教训:“90%”引发的思考

按照以往传统做法,村级“两委”换届,村代表都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加之宗族势力、干群矛盾等,选民的真实意愿由于受到多方面干扰很难在选举中真实表达。

针对这一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宁晋县委组织部部长蒋九芳向记者介绍说,县里组织专门人员对以往换届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后发现,在换届中出现的众多信访问题中,因村民代表资格直接或间接原因引起的上访占比达到90%以上。

这一深刻教训引起了宁晋县委高度重视。组织部在深入调研、广泛座谈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认为村民代表作为村“两委”换届工作的基础,有其天然的广泛性和民主性,如果村民代表出了问题,势必会对换届整体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要想做好村级“两委”换届工作,必须夯实村民代表推选这一关键基础环节。

创新:选区划分选代表

村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直接人,关系到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为了汲取以往村“两委”换届中的教训,宁晋县委组织部召集了曾多次参与并主持过至少三届以上换届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座谈,并到不同行政村把脉问诊,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创造性地提出改进选区划分、改进村民代表推选方式的具体办法,制定出台了《宁晋县村民代表推选指导意见(试行)》,按照“党管换届、规范换届”的要求,在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下正式进行。

创新选区划分。根据“血缘相亲、地缘相邻、业缘相近”三原则,每5户~15户划分一个选区,推选一名代表,或在村民小组内划分若干选区,每个选区通过会议投票推选一名代表。同时,要求各村根据人口数量确定代表规模,原则上每个村代表规模不少于21人,不超过80人,同时要求保证工作连续性,最大限度涵盖上届代表。

严把人选入口。明确“五不选”原则,即:常年外出,没有时间、精力履行岗位职责的不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被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立案调查、侦查以及正在取保候审的不选;长期拖欠村集体资金或非法侵占村集体资产的不选;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不选;村民代表中同一家庭直系亲属超过两人的不选。确定候选人后,由乡镇党委负责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进行审查,批准后方能入选村民代表,从根源上保障了村代表的质量。

规范操作流程。针对乡村干部对村级换届的操作流程,以“模板化”方式,制定出村级换届具体操作流程,对代表数量、人选条件、选区划分、推选补选等各个环节总计制定出20个标准化PPT模板,统一标准、统一样式、统一操作,工作人员经培训后上岗操作,从制度上确保推选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成效:换届换出新面貌

按照新的村民代表推选方式,通过三个镇的试点,收到了良好效果。贾家口镇党委书记刘永宁深有感触地说,新的村民代表产生后,自己对接下来的“两委”工作底气十足。该镇小河庄村村民代表认为:从原来的“理不直、气不壮”,变得“根正苗红”,迅速成为“两委”换届的主力军。

这一村民代表推选模式,最大程度代表了民意,使更多层面的人参与到换届中来,不仅补充了新鲜血液,还减少了因换届而产生的上访隐患、不稳定因素。

通过这一新的村民代表推选方式选举的“两委”班子,结构更加优化,他们德行好、威信高、有激情、视野开阔、责任心强,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为村民服务等方面有着新思路、新想法,农村“两委”班子呈现了焕然一新的面貌。

村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的效果。据了解,本次换届,78个试点村新上任的干部中,最年轻的26周岁,50岁以下290人,占比61%,大专及以上学历“两委”干部共有26人,占比5%。选出了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过硬、年轻的基层组织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2018-08-20 李季平 兰云 ——河北宁晋县创新村民代表推选机制综述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629.htm 1 村“两委”换届风清气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