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正阳
“需要贷款服务吗?”“有个新楼盘请您了解一下?”“我们推出一个新的险种……”从房产、股票到保险,从教育、医疗到养老,我们的生活被各种骚扰电话侵占,此起彼伏的铃声,让人不堪其扰却又无可奈何。
日前,工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明确自今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包括全面清理各类骚扰软件、严格规范金融类电话营销行为等,并将违法违规行为列入相关信用记录。
在生活中,使用手机的人几乎都接到过骚扰电话,每天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更有一些疯狂的机构借助 “呼死你”软件进行呼叫,可使目标人群一天接到上百个电话,令人不胜其烦、深受其扰。从骚扰电话的内容上看,多涉及贷款、理财和房地产销售,其中不乏诈骗电话,让人防不胜防,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骗子的陷阱,据《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55%的网民曾经收到过“冒充公安、卫生局、社保局等公共机构进行电话诈骗”的信息,而由于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更是高达915亿元。
由此可见,严打骚扰电话正当时。《方案》不仅对症下药、目标明确,惩治手段更是空前,从严控传播渠道、提升防范能力、规范营销行为、惩处违法犯罪、健全制度保障等多个方面同时发力,全面捍卫群众的通信安全环境。
“此次多部门联合下的重拳出击,可谓民心所向。从向社会公布的行动方案来看,这一次的整治行动较之以往更值得期待。”《中国青年报》评论道:整治行动从单一部门各自为战转变为各大部门的通力合作。比如说,之前即使成功举报骚扰电话,也只能由工信部责令电信运营商暂停手机外呼功能或封号。仅限于此的措施,很难对拨打骚扰电话的受益人形成威慑。因此,明确法律惩戒约束措施就显得尤为必要。但要做到这一点,又离不开其他部门的介入和协助。如今13部门的庞大阵容,有望一改以往的窘境。
《南京日报》发表的评论认为,整治骚扰电话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公安、工商、工信、银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力。本次《方案》的看点之一,就是明确由各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加强各行业商业营销规范管理。
如何更好地治理骚扰电话乱象?《现代快报》发表的评论说,强化运营商的主体责任,对“内鬼”进行严惩,这点尤其重要。治理骚扰电话,各大运营商要承担不可推卸的主体责任。在骚扰电话的利益链条上,时常能见到运营商工作人员的“内鬼”身影,这些“内鬼”或是贩卖客户个人信息牟利,或是为骚扰电话撑“保护伞”。“内鬼”成为骚扰电话的帮凶,是骚扰电话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此,在治理骚扰电话中,狠打“内鬼”应作为运营商落实主体责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只有把“内鬼”清除干净,才能斩断骚扰电话利益链,推进骚扰电话治理取得实效。
为了更彻底地整治骚扰电话,公民也能出一份力。例如树立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意识,主动举报,为执法者提供线索等等。让良好的通信环境更加可期,让美好的信用社会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