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8月1日起,济青高铁联调联试正式启动,年底前将实现1小时通达。当前,山东正在加快构建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123小时”交通圈。
“去年下半年以来,山东省发改委对现有的‘三横五纵’高铁规划进行了优化完善,通过加密、提速、扩通道,形成了以‘四横六纵’为主骨架的高铁网络布局,一个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123小时’交通圈即将形成。”据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关兆泉介绍,“123小时”交通圈是指济南至周边市半小时通达,济南至青岛、青岛至周边市、全省相邻各市1小时通达,济南与省内各市2小时通达,省内各市之间3小时通达。同时,济南与上海、南京、杭州、武汉、西安、郑州、沈阳、合肥、南昌、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等12个主要城市也在3小时左右通达。
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目前山东省高铁通道进出口只有京沪高铁南口、北口、石济客专3个,高铁路网密度仅居全国第12位。“山东计划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调整建设时序,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通道建设,统筹高铁、城际、市域铁路等融合发展,到2022年基本实现全省高铁网络现代化。”关兆泉表示。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山东将对现有高铁网规划优化调整,加密高铁网络,以提升建设标准,扩充高铁对外通联能力,并整合山东铁投公司、济青高铁公司、鲁南高铁公司和铁路基金公司,组建成立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统筹推进全省铁路发展规划实施,牵头负责项目投融资、工程建设、土地综合开发和运营管理等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力争郑济高铁山东段、京九高铁山东段等铁路项目开工建设。
(魏 东 孙 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