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鸡毛换糖”起步 在改革开放中转型“全球电商”

——浙江省义乌市委常委、副市长多佳畅谈创新发展给义乌带来的变化

8月1日~2日,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的“2018亚太经合组织(APEC)城镇化专家论坛”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报记者 高弘杰 摄

□ 本报记者 付朝欢

“改革和开放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红利”“义乌找到了一个动力,就是市场和市场经济”“浓缩了中国主动改革拥抱开放的里程”……浙江省义乌市委常委、副市长多佳如是表述。

日前,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举行,多佳在“创新驱动培育新经济新动能”专题对话环节畅谈改革开放40年创新发展给义乌带来的变化。

五代市场

创新发展是升级动力

“改革开放之前,义乌只是一个面积不大的落后的小县,现在城区的建成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2017年,我们的地区生产总值1158亿元人民币,进出口的总额345亿美元。”多佳介绍道。

在行政级别上,义乌不过是隶属浙江金华的一个县级市,却被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和全世界做生意。义乌经营面积超过640万平方米,摊位有7万多个,汇集了180多万商品,出口到国外200多个国家。220万人口,只有80万是本地人,超过144万是外来人口,每年大约有55万人次的外国人会来义乌采购,常驻于此的外商达1.5万人。

从“鸡毛换糖”起步的义乌,是怎样一步步在改革开放中转型为“全球电商”?多佳总结说,这种变化来自义乌的创新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义乌找到了一个动力,就是市场和市场经济。

回顾义乌白手起家的发展历程,多佳直言不易。“现在市场在中国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回到40年前,私营企业者进行市场交易和买卖是违法的。义乌在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的最开始,建立了全中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

这是义乌第一代在马路上进行市场交易。第二代市场,义乌升级为一个批发市场,进行大众的小商品的交易。第三代市场,义乌的市场从业者对市场信息高度灵敏,尝试引进工艺品、针织、袜子、饰品等工业。第四代市场,中国加入WTO后,义乌人跟全世界做贸易,把小商品出口到国外。

“现在我们正在发展第五代市场,义乌抓住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契机,中国有淘宝、天猫,很大部分的从业者都是在义乌。”多佳表示,初步设想是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结合,线上经济和线下经济的结合,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结合。

继续改革

持续深化开放和合作

“义乌经验”被总结为:莫名其妙、无中生有、无奇不有、点石成金。

“我们回顾义乌市场发展,其实不难看出,改革和开放给义乌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红利。”多佳介绍了义乌近几年为找到发展新动能所做的尝试和努力。

一是继续改革,持续释放开放政策红利。2011年,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试点改革。最近,义乌还获批成为国家级跨境电商试验区。义乌的电商账户有超过30万个,跨境电商的交易额750亿元人民币。同时,义乌还在开通贸易通道。“现在的物流业发展对商贸非常重要,义乌是新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有9条线路,辐射34个国家,向东是宁波港和义乌港合并。”

二是义乌的新动能体现在新产业上。除了小商品加工产业之外,义乌还在招商引资一些大的项目。比如,吉利集团投资了270亿元建设LED项目,全产业链集群落户在义乌,建设绿色动力小镇。在营商环境上,浙江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而义乌最近设立了一个“跑一次没办成”窗口。“你的事情没办成,可以在这个窗口投诉,最大化地给大家提供经商便利。”

三是义乌通过科技创新助力城市建设。通过“科技创新+信息平台”,义乌要实现全市的信息共享,打造全国首批信用城市。此外,义乌还特别重视为产业创新营造很好的知识产权的保护环境。今年7月30日,义乌获批设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全面承接了国家知识产权总局的一些职能。

面向未来,义乌创新合作的脚步不会停下。多佳表示,未来要继续深化贸易合作,义乌还可以打造一些新的创新平台,建设中欧之间中小企业的合作平台,重视产业合作的同时,在人才的交流和培养上加强国际合作。“现在义乌在做全球青年创新创业计划,邀请世界各国青年到义乌来创新创业培训。”

2018-08-06 付朝欢 ——浙江省义乌市委常委、副市长多佳畅谈创新发展给义乌带来的变化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029.htm 1 “鸡毛换糖”起步 在改革开放中转型“全球电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