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6月,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03亿元,在严禁融资性贸易的情况下,同比增长5.4%,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规模居全国第4位。”日前,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省国资委副主任樊军在通报上半年山东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情况时说。
据了解,除煤炭、商贸两个行业外,山东省其他行业均实现增收,汽车及机械制造、交通运输、投资、医药化工等四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长显著,占增收行业增加额的84.5%。“省属企业上半年累计实现利润329亿元,居全国第3位,同比增长64.8%,高于全国国有企业平均增幅42个百分点。”据樊军介绍,在1782户各级子企业中,盈利企业1265户,盈利面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随着企业内部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降成本控费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月~6月,山东省属企业成本费用总额5495亿元,同比增长3%,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2.4个百分点,百元收入成本费用94.7元,同比减少2.2元,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同比增长2.24个百分点。“省属企业成本费用管控取得成效,人工成本及财务、管理、销售三项期间费用增幅均明显下降。煤炭企业吨煤成本比历史最高点下降了79元,降幅达22%。”樊军表示。
防控债务风险力度加大,降负债去杠杆成效显著。6月末,山东省属企业负债总额18,190亿元,同比增长12.2%,带息负债总额11,423亿元,同比增长15.2%,占负债总额的62.8%,资产负债率69.7%,较年初下降2.3个百分点,这是自2012年以来首次下降到70%以下。资产总额达到26,082亿元,同比增长18.6%,排名前五位的山东高速、山东钢铁、兖矿集团、山东能源、山东重工5户企业,资产合计占到省属企业的65.2%。
创新发展腾笼换鸟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培植新动能的效果日趋显现。上半年,山东省属企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研发费用支出达到48.9亿元,同比增长24.8%;实现新产品产值573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第三批‘僵尸’企业已完成处置49户,消灭亏损源126亿元,安置职工42,458人,消化处置损失20.3亿元。”樊军介绍说。
(魏 东 孙 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