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信之镜

电话推销惹人烦?看他国如何“谢绝来电”

□ 胡 方 张舜衡 侯 颖

很多人都接到过推销电话,这些电话让人不堪其扰却又无可奈何。除了追着老客户反复打,电销公司的客户资源还会不断进行更新。据了解,电销公司的客户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免费的赠险渠道,二是一些网络APP平台留下的个人资料。

在其他国家是否存在电话推销这种营销方式?如果漫天撒网打电话拉客,非法使用客户信息,会如何监管打击呢?

澳大利亚:可免费申请请勿致电登记服务项目

澳大利亚盛行电话推销方式。根据澳大利亚全国的统计报告显示,在接到电话营销的受访者中,约20%的人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电话,而1/3的人每周会收到一通类似电话,1/4的人每个月至少收到一通类似电话。

在单位经常收到的电话推销,通常为两种。一种是推销公司为企业提供网络和网络电话解决方案;另一种是推销打印机或者包月租赁打印机或墨盒。

这类推销电话往往是从一些公开渠道获得电话号码。比如在打给单位时会找负责人,但是问到细节往往对方无法答对。其实除了从公开渠道获得信息外,进一步信息并没有被非法倒卖。

澳大利亚实际上有免费的请勿致电登记服务项目。只要登记自己的电话,30天后任何组织或公司就不可以以电话营销的形式联系你,否则,对方将会处以罚金。

而另一个问题在于,澳大利亚的慈善机构、研究公司、政党和教育机构等组织具有豁免权,所以即使登记了免打扰服务,仍然会收到一些慈善机构以各种名义要求的募捐电话。

目前来看,电话推销并没有因为互联网和多渠道通信普及而有消减的趋势。

俄罗斯:政府监管打击营销电话效果有限

近些年,俄罗斯人明显感觉到私人手机上接到营销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多,然而,政府监管的打击效果几乎为零。

目前,俄罗斯各公司都会雇佣专业的电话营销团队,将向陌生人打电话推销业务作为竞争优势,并堂而皇之地进行全面培训。虽然俄罗斯从国家基本宪法到各种涉及隐私保护之国际条约,甚至出台了独立的《个人资料法》,一直在试图全面保障公民的隐私权利。但不幸的是,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在俄罗斯却似乎成了悖论。

近日,俄罗斯通信和大众传媒部提交了一份“数字经济”计划草案。为了保护个人数据隐私,俄罗斯民众可以在2019年登录一个个人数据门户网站。该网站可以跟踪用户分享数据的处理,确保用户可以自助选择是否禁止其个人数据进一步扩散。俄通信部发言人表示,目前已经起草了一份关于国家控制公民个人数据处理的政府法令草案,并将研究如何存储数据,谁有权访问这些数据,以识别出用于商业目的的滥用情况。

俄罗斯的营销专家们对于新法律和高科技监管却不以为然,并且认为通过文字游戏在商业运作中可以巧妙地和俄法律打个漂亮的擦边球,甚至声称电话营销是建立在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把握之上,个人信息资源早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

英国:电话营销公司若不显示号码会受重罚

英国在去年出台了一项政策,电话营销公司如果不显示号码,就会受重罚。来电显示不仅有利于接听者决定是否接听电话,同时也有利于受害者向监督部门投诉。英国政府表示,来路不明的电话会给民众带来焦虑和压力,特别是老年人。这项政策旨在杜绝来自英国和海外电话服务中心的匿名电话。

新政规定,直接营销电话必须在拨打电话时有来电显示,以证明其有效身份,该有效身份有助于电话营销监管机构和信息专员办公室追踪重复拨打骚扰电话的公司,违规者将处以高达50万英镑的重罚。

官方数据显示,有1/5的骚扰电话来自匿名电话或无效号码,每月平均有14,000个关于这方面的投诉。数据保护署部长表示,营销电话给接听者带来的不仅仅是骚扰,更多的是苦恼。英国通讯管理局估计,英国人每年共接到近48亿个骚扰电话,其中17亿个营销电话,15亿个无声电话,9亿4000万个推销电话,以及2亿个无效号码的电话。

2014年,英国信息委员会办公室收到17.5万余条关于垃圾电话和短信的投诉。英国信息专员表示,现行法律是垃圾电话短信发送者和骗子的许可证,应采取更多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老年人和弱势群体尤其处于危害之中,只能增加亲友对他们的担心,政府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进行一系列改革。2015年,信息专员办公室针对违规骚扰电话和短信共罚款100万英镑。

2018-07-31 胡 方 张舜衡 侯 颖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811.htm 1 电话推销惹人烦?看他国如何“谢绝来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