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窗

以“两论”智慧增强执政本领

□ 李 雷

201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有些篇目可以反复精读。比如《实践论》和《矛盾论》。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中国传统哲学优秀成果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增强执政本领首先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山之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以“两论”智慧增强执政本领。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并为之提出了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八个本领”。在“八个本领”中,政治本领是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核心,改革创新本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群众工作本领是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法宝。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首先要树立哲学思维,以“两论”智慧优化思维方式,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不断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和群众工作本领。

坚持运用辩证观点提高政治领导本领

增强执政本领,第一位的是提高政治领导本领。政治领导本领即政治能力。什么是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政治能力丰富内涵的集中概括,为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树立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领导干部增强辩证思维,提高政治能力,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毛泽东在“两论”中详细论述了唯物辩证的方法,如: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等。他说:“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全面、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和“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等辩证的观点立场来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就是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增强政治定力、政治担当,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要清醒认识我们党所面对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一再要求全党做好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准备。这既是政治上的要求,也是对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的拷问。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当注重提高政治上的洞察力、判断力,在事关政治原则的重大问题上,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要看到发展的成就和主流,也要认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工作中就要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既要强调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统揽全局、统筹规划,又在重点突破中推动工作协调发展。

坚持运用实践观点增强改革创新本领

“实践第一”的观点是“两论”中进行深入分析和梳理的一个重要的观点。这个观点表明了在认识和实践、知和行的关系上,在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在改造客观世界、开拓创新方面实践是第一位的。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就没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也就不会有开拓创新。一句话,没有实践,任何事只在思想中打转转或只停留在口头上,必将一事无成。对“实践第一”的观点,毛泽东在“两论”中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如:“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些重要论述,对我们理解和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近40年的伟大实践,并且在这场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思想发端其实就源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而这场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实践”。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在十八大之后更加注重对改革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改革路径,这个路径就是在过去“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申和强调“实践第一”的观点十分必要,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和坚持运用“实践第一”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大胆实践、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在工作中要认真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规律,以实干的态度、求是的作风、进取的精神,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方针政策,使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升华,自觉投身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只有坚持从实践出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更好发展和更加完善。

坚持运用群众观点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两论”中,毛泽东同志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提出了“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因为群众来自第一线,他们更懂得问题的所在,更清楚自身的需求。只有提炼出群众的想法,切实为他们着想,才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撑,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所以必须“从群众中来”。“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的过程。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这是了解情况、认识世界、发现真理的过程。而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正确的认识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也就是回到群众中去,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解释工作,使党的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意见,从而指导群众的实践活动,这就是“到群众中去”。“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是检验真理的过程,是完善和发展原有认识的过程。党的领导力既有领袖领导力,也离不开党的干部的领导力,同时还有人民群众的追随,人民群众是党的领导力的源泉。只有“从群众中来”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才能形成系统的、正确的意见。只有“到群众中去”,充分动员和发动群众,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地,才能更好领导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提升维护稳定的能力,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不断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相信和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归根到底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来实现。因此,要树立群众的观点,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标准,决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为人民办实事”的发展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越来越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揽“四个伟大”,更加需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刻认识学习和运用哲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要把学习运用“两论”与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在结合中学,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做到常学常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才能不断增强执政本领。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枣矿集团)

2018-07-30 李雷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737.htm 1 以“两论”智慧增强执政本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