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角

深植碧水丹山 助力精准扶贫

——记河南宝泉旅游度假区打造太行山精准扶贫的“宝泉模式”

□ 本报记者 丁书斌

“乡村振兴,旅游先行。”夏日的河南宝泉旅游度假区,进入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一场精彩刺激的水上飞人秀及摩托艇表演,令驻足碧水两岸的几千名游客直呼“过瘾”,当然,更震撼的还是太行山的独特风光及“中原最大瀑布群”。

去过宝泉景区的人都知道,景区内有太行山脉最密集、壮观的瀑布,堪称“中华千瀑谷”,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缘何在短短三四年就成为旅游界的一匹黑马?

这还得看宝泉的过去。宝泉位于新乡辉县市薄壁镇西北部太行山区之中,区域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共有453户,1798人,零散分居在海拔900多米的太行山中,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传统农业种植,收入结构单一。以前山路难行、信息闭塞,村民脱贫能力低、致富门路少,生存生活环境差、教育卫生相对落后,是河南省“三山一滩”中太行山的精准扶贫重点。

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春江集团党委书记裴春亮,开始了人生的二次创业。用他的话说就是,“我能够在辉县的最东边把太行丘陵地区的裴寨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同样能够带领辉县最西边太行深山区的农民脱贫致富”。这成了宝泉命运的转折点,从此,宝泉驶入了快车道。

“我不仅要带着乡亲们发家致富,还要保住宝泉这片青山绿水,让它滋养子孙后代。”裴春亮感慨地说。因此,在4年前,响应党中央生态发展和河南省“三山一滩”精准扶贫号召,他带领乡亲们先后筹资5.6亿元开发建设河南宝泉旅游度假区。

经过3年多的建设,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民俗文化相融合,使宝泉成为年接待量突破200万游客的国家4A级景区,2017年4月单月接待游客达40万,成功跻身4A级景区第一方阵。同时,宝泉也是太行山精准扶贫的一大亮点。裴春亮认为,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帮扶,不仅要扶贫、富口袋,更要扶智、富脑袋。

“裴书记给我们家的关照,使全家人终生难忘。”周玉萍是薄壁镇西沟村人,身患残疾。10年前因儿子不幸遭遇车祸住院治疗,家里背负了10多万元的外债,身处交通闭塞、靠天吃饭的大山,外债的压力使她喘不过气来。2014年8月,宝泉正式开发运营,旅游业为山里人带来了希望。周玉萍在景区的关心照顾下,顺利地承包了玉女瀑景点的独家经营权。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外债全部还清,儿子娶上了媳妇,还买了汽车,周玉萍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一业兴,百业旺。如今,宝泉,这片绿水青山已真正成为村民的金山银山。4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走上了致富路。

目前,宝泉景区总投资约100亿元的太行瑶溪水镇、白陉商旅古镇、崖下文旅小镇和崖上太行旅游观光带等重大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宝泉旅游正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日益完善的旅游产业,必将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成为乡村旅游扶贫的强大支撑。

2018-07-26 丁书斌 ——记河南宝泉旅游度假区打造太行山精准扶贫的“宝泉模式”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607.htm 1 深植碧水丹山 助力精准扶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