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角

产业融合发展绽放美丽之花

河南汝州硕平花海以网络为载体,探索出农林企业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与天际相接的硕平花海

传统旗袍秀在花海中更显光彩夺目

开满山丘的各类菊花

“网红桥”上两支战队在对垒

□ 庄耀东 刚鑫雨

河南汝州硕平花海的“网红桥”视频在一些视频平台上的热播,让硕平花海名噪一时,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不远千里前来体验。从“赏花经济”到“网红桥”,硕平花海以网络为载体,摸索出了农林企业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硕平花海既然称之为“花海”,就必须要有“花”的美丽和“海”的壮观。距离高速路口仅5公里的交通优势、起伏延绵的丘陵地貌、水源充沛的灌溉条件、4万亩超大面积的未利用地,都为硕平花海成为旅游热土提供了量身定制的绝佳条件。

2017年十一国庆节,开满整个丘陵的百日草、硫华菊、波斯菊,201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变换着花样的金鱼草、虞美人,给每一位第一次来这里的人最直接的震撼——真壮观,这才叫花海!进而恍然大悟——这花海不但大,每一朵花还真美!

那座在春节期间登上了各大视频APP无数次热门的“网红桥”,在收获了超过7000万人次的点赞量后热力不减,红透了天。不出意料地再次被游客挤得里三层外三层,吊桥两端两支对垒战队的每一个视频,都会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刷爆朋友圈和微信群,每一次落水,都会引发包括落水者在内的开怀大笑。

因地制宜 促进产业发展

据了解,汝州市蟒川镇硕平花海结合当地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一村一产业”,在蟒川镇娘庙村、杨沟村建起了鲜花种苗繁育基地、草花种子基地、中药材基地,户均年收益3000元以上,从种花到采花都由贫困户参与。2017年,硕平花海初次尝试电商行业,花海里种植的金丝黄菊、薰衣草等经过后期加工,摇身一变就成了香囊、茶叶等特色产品,备受年轻人的青睐。“起初决定开微店其实是有点担心的,没想到头一年销量还挺好,一个季度结束有40万元的销售额,明年争取刷新一下这个数字。”硕平花海总经理杨胜刚说道。

“秋天到了花期我就过来帮忙摘花,70元一天,干8个小时,活轻松。而且每天看着这些花儿,心情特别好……”60岁的贫困户孙文保说,这千亩花田里有两亩土地是他家的,流转出去后,他就来这务工,月收入比种地划算得多。这项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效益好的产业带动了周边不少村民增收。

多方支持 助力精准扶贫

“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农林综合开发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群众的支持密不可分。”杨胜刚介绍说,硕平花海通过发展网络、流转土地、带动务工、参与服务业发展等方式,带动4个贫困村345户和8个非贫困村的1325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使一大批贫困农民在园区经商、运输、种植花草,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逐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据了解,从2017年十一国庆节至今,硕平花海吸引省内外游客超过120万人。游人纷至沓来,考虑到只有完善餐饮、停车等旅游服务设施才能更好地服务游客,硕平花海为贫困户规划了摊位,采取减免租金优先租赁给贫困户使用等措施,带动60户贫困户在景区及周边从事农副产品销售、特色小吃经营等,春季的槐花、蒲公英,秋季的柿子、红薯、花生,以及柴鸡蛋等农副产品都是农家特色,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众人拾柴火焰高。短短3年时间,将万亩荒山打造成一片花海绝对是一个奇迹,也并非仅靠日常精心管护能够成就的,需要太多的支持和助力。硕平花海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财政局、发改委、交通局、林业局、旅游局等职能部门和蟒川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正是在各级各部门的倾力帮助下,硕平花海得以呈现崭新姿态。

杨胜刚介绍,汝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始终密切关注硕平花海的规划、建设、发展,多次亲临现场调研,解决实际困难,指明发展方向;汝州市各相关单位及蟒川镇党委领导多次调研考察,到硕平花海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不遗余力地作好土地流转、项目审报、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为项目的做大做强创造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大做强的硕平花海也给蟒川镇及周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生动力。优先把包括蟒川镇杨沟村、娘庙村、郝沟村在内的4个贫困村的贫困户脱贫放在首位,通过流转土地固定增收、优先使用贫困户就业增收,在花海建设的同时,使贫困户固定增收、稳定脱贫,有力地促进了蟒川镇的脱贫攻坚工作。

“只有把荒山治理、建园区、发展旅游、产业统筹起来,才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机会,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硕平花海总经理杨胜刚满怀信心地说。

(本文配图由河南汝州硕平花海提供)

2018-07-26 庄耀东 刚鑫雨 河南汝州硕平花海以网络为载体,探索出农林企业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605.htm 1 产业融合发展绽放美丽之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