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 发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严禁各种幼儿园“小学化”行为。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小学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园组织测试等行为,将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很多年前,教育部就曾三番五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但遗憾的是,这种要求并没有阻止幼儿园“小学化”的行为,且越演越烈,其主要原因就是应试倾向更加严重,一些学校在办学时为追求升学政绩,不规范办学,如跨地区违规招生、公办民办不分办学;还有一些老师,不按义务教育大纲教学,书本上的很多内容因为有的孩子会了就一带而过,这样就逼着家长提前学、课外学。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由于地方教育部门不严厉查处,家长也不敢吱声,于是就催生了教育乱象,甚至破坏了教育生态。事实上,如果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教,按义务教育大纲认真教学,哪个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
因此,要想严禁各种幼儿园“小学化”行为,维护我国基础教育秩序,必须依法治教。一方面,对于当前一些小学在招生时,对幼儿进行知识化测试的行为,按违反义务教育法处置;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入学和小升初的就近入学规定,取消各种所谓的特权。唯有这样,并一以贯之,各种幼儿园“小学化”行为才能得到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