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抓就业别忘了“无地农民”

□ 拓兆兵

近日,笔者回农村老家探亲,见到几位把土地撂掉、长期在外打工的亲戚。问起回乡的原因,他们说是工厂停产,失业好久了,回家后又没有土地可种,生计无着落。

据笔者了解,这种情况在农村并不鲜见。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可以常年打工,收入不错;如果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关停并转多,打不上工,就挣不上钱。

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他们享受国家保障政策,并由当地政府统一解决就业问题。但是,一些主动撂掉土地、转包土地或私自将土地“卖掉”的农民,并不属于此列,而是属于一段时间内的“无地农民”。他们享受不到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就业政策,而且基本上是“4050”人员,受教育水平低、年龄大、技能差,很难再找到工作,不少人因此生活负担加重。

与失地农民居住集中、登记明确相比,“无地农民”具有很大的分散性,不易被觉察和重视。尽管农村生活成本很低,但如果长时间没有生活来源,“无地农民”就可能变成无业游民。因此,各地要重视“无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尤其要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让“4050”人员能够在农村顺利找到活干,发挥好他们在农业方面的长处,让他们有事干、有钱赚,过日子不愁。

2018-07-24 拓兆兵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441.htm 1 抓就业别忘了“无地农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