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 俨
□ 魏 东 郭翠华 杨 宇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崔治中教授团队又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生”:这是一支由广西富凤农牧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组成的“取经团”。他们在这里将学习掌握原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技术和现场操作该病毒的检测方法。对于崔教授的团队来说,他们的实验室里几乎每周都会有这样的“取经团”。
新技术可鉴定禽白血病病毒
为啥这么多种鸡养殖企业纷纷到这里“取经”?答案很简单,崔治中团队研发的防控技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从源头上切断禽白血病的传播。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肿瘤病,既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给后代,并逐代放大,又会在孵化期时横向传播给其他刚出壳的小鸡,其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是我国鸡白血病的主要病因。“在发病严重的年份,我国所有白羽快大型肉鸡群普遍发生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每年直接经济损失约45亿元。”崔治中告诉记者。
最初白羽鸡发病死亡时,很多专业人士怀疑是感染了马立克病毒引起的。崔治中经过深入研究,用事实否定了这个说法。“当时美国已发现了禽白血病,我国的白羽肉鸡几乎都由美国进口,这很可能是禽白血病病毒所引起的”。 经过一年的研究,1998年崔治中率先在我国白羽肉鸡中分离鉴定了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并证实这一病毒来自美国。此举不仅为种禽国际贸易纠纷谈判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推动了我国对禽白血病病毒的检疫。
在崔治中看来,仅鉴定出病因还远远不够。他带领团队“乘胜追击”,一种快速检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诊断试剂由此诞生,在此基础上,并主持制定了禽白血病诊断技术国家标准。经过十余年的时间,禽白血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在我国65%以上的祖代白羽肉鸡和60%以上的祖代蛋鸡得到推广应用。2011年,该成果一举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禽白血病净化成效显著
然而,禽白血病随进口种鸡带入后,传进了我国几乎所有自繁自养的蛋鸡和黄羽肉鸡等原种鸡群,如何在我国彻底净化禽白血病病毒成了燃眉之急。在掌握“禽白血病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后,崔治中团队又开始对我国原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集成技术展开了攻关。在种蛋孵化出壳时采集所有雏鸡胎粪、在育雏后期采集所有鸡的血液、在开产初期和留种前采集所有鸡的血液和公鸡精液,检测后淘汰携带病毒的种鸡。这是他们为建立适于我国原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拿出的技术方案。“过去30年中,国际禽病界和家禽育种公司一直忽略公鸡在禽白血病传播中的作用,我们证明了种公鸡可经精液将病毒传染给母鸡,并由此垂直传播至下一代。我们的检测范围更广,基本在3年~5年内能彻底净化原种鸡场内的禽白血病毒,而之前西方国家要需用7年~10年的时间。”团队成员赵鹏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将禽白血病列为必须实现净化的四种主要禽病之一。赵鹏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团队制定的另一项国家标准《原种鸡群禽白血病净化检测规程》即将颁布,这个净化方案已在全国20多个自繁自养原种鸡场推广。北京市华都峪口家禽育种公司是我国最大的蛋鸡民族育种企业,2009年起在崔治中团队指导下实施禽白血病净化工作,“京红”和“京粉”两个主导品种已连续6年没有检出禽白血病病毒,且产蛋率和苗鸡存活率平均提高了10%,商品代蛋鸡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从净化前不到20%迅速提升到52%。
“禽白血病净化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极其显著,成为我国第一个不用疫苗、仅通过种源净化和生物安全实现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成功示范,这一成功示范不仅对全国禽白血病净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功能,对其它动物疫病的防控也有显著的启示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理事长金宁一研究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