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信之镜

德国:信用评分过低 可能会处处碰壁

□ 张 曼 田 颖 梁有昶

在德国,诚实守信已普遍内化于德国人的日常行为,除从小接受潜移默化的道德自律外,还有结构完善、运行良好的征信体系以及各项法律保障,共同促进人人守信用的社会氛围形成。

2017年9月,一名女学生在柏林地铁捡到内装1.4万欧元的钱包,她立即报警,并因此获得420欧元的奖励。当年7月,有人在柏林一棵树下发现22根金条和3500欧元,他没有据为己有而是交给警方,之后获得近2000欧元的奖励。在德国,丢失物品发现者获得物品价值3%~5%的费用是合法权利。

有奖必有惩。德国火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常常无人值守。乘客需要根据自己乘车的实际情况(例如乘坐距离、天数、是否携带自行车等)自助购票。但如果遇到检票员,却没有准备恰当的车票(包括没有票、购买的票种没有覆盖实际行程、上车忘记在打票机器上打印上车时间等)则要处罚60欧元。记者乘车去柏林远郊,一旦超出月票所覆盖的A区和B区,就马上下车,补买C区车票。

德国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包括以中央银行建立的“信贷登记中心”为主体的公共模式,以及以私营征信公司为主体的市场模式。德国的信用保障机构(SCHUFA)是一家德国全民信用数据存储与公示的民间机构,也是德国唯一一家信用评鉴与保护机构,于1927年在柏林成立。其核心业务是提供个人信用信息,记录个人信用数据,并且出示个人信用评分与信用证明。这一信用评价体系是强制性的,每一个生活在德国的成年人都会被纳入该体系。

根据Schufa官网最新统计,该数据库拥有6750万德国居民以及530万企业法人的信用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用信贷记录、手机及网络合同缴费情况、租房记录、保险信息、商务交易信息、犯罪及个人不良记录等。该机构采用0~100的评分制度,给每位居民打分,分数越高,信用等级越高。

个人信用评分会对生活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如办理银行卡与信用卡、租房买房、购车、找工作、签订手机和网络合同等。如果一个人的信用评分过低,他很有可能处处碰壁,如果评分高、信用良好,那么申请或签订各种合同的成功率更高。比如,在租房时,中介和房东通常会要求承租人提供Schufa信用记录,并仔细审核。影响信用评分的情况包括信用卡缴费逾期、交易中违约、签订各种合同或网购后不按时缴费等。

在德国生活,人们通常都会认真经营自己的Schufa评分。在德国海外华人论坛中也有不少如何查询、提高自己信用评分的帖子,有华人网友在德国热线网站留言:“Schufa是要上心维护的,一年最少要免费查一次,大概了解一下,总没有坏处,如果有人觉得Schufa无所谓那我只能祝他们好运了。”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如《联邦数据保护法》等多部法律对个人数据保护有严格规定。征信机构必须公正、合理地收集消费者和企业的信用资料。数据处理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保密义务,只有在法律允许或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有关公司才能提供用户的信用数据,并且禁止在消费者信用报告中公开消费者收入、银行存款、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等信息。

此外,德国还有健全的信用法律保障社会信用制度管理体系。有关信用管理的法规可见于商法、民法、信贷法和数据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主要包括规范信用信息公开的法律、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规范催账程序的法律、关于信用监督的法律等几个方面。例如,《反不道德支付法》规定,客户在收到账单30天后或在账单规定的付款截止日后30天仍未付款,债权人可加收超过银行贷款利率5%的滞纳金。如客户在收到连续3次催账警告后仍置之不理,债权人可向地方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018-07-17 张曼 田颖 梁有昶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195.htm 1 德国:信用评分过低 可能会处处碰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