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若铭
“全面完善软硬件建设,上下联动合作,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工程,不断提高中西医医疗水平,让人民群众就近享受到便捷优质、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黑龙江省望奎县中医院作为松花江以北第一中医医院,主动对接和适应公立医院改革的新形势,深化改革,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以及人才、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业务辐射周边4个县市,与10余家医院签订双向转诊病人协议,为周边地区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贡献。
望奎县中医院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功能齐全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网络培训基地,黑龙江省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同时是龙江医派传承工作室望奎县中医院工作站,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省医院协作医院。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龙头医院,全国第二批中医药文化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单位。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荣获黑龙江省县级中医类医院综合改革考核评估第一名,2017年又获得黑龙江省十佳中医医院荣誉称号,高居榜首。
望奎县中医院拥有办公大楼4万平方米,国家、省、市重点专科7个;配有大中型医疗设备200余台(件);现有职工591人,其中,副高职以上专家78人,本科生110人,医学硕士14人,博士1人,省级名中医1人,省级青年名中医1人,市级名中医2人;开放床位480张;年收治住院患者1.5万人次,门诊患者15万人次,患者满意率达98%以上。
多年来,为打造人民满意医院,以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刘士义为首的望奎县中医院领导集体多次深入临床一线、乡镇社区、百姓家中,了解患者的需求,多措并举,采用“数字化医院”管理,提高了服务水平,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实施“先诊疗、后付费”的新型服务模式,简化了流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开展宫、腹腔镜微创手术,无痛胃肠镜、食管胃肠道息肉电切、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脑出血软通道引流尿激酶溶栓术和泌尿结石输尿管软镜火激光碎石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等新技术、新项目均填补了市、县级领域空白;派出汽车“流动医院”走千家、进万户,与县电视台合作制作播放健康栏目《健康望奎》,提高百姓医疗常识,方便百姓就医,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改善了百姓健康。
适应医改
全面促进医院转型升级
在积极适应和主动推进医改的过程中,望奎县中医院找准二级医院着力点,创造条件,主动出击,促进医院转型升级持续发展。
实现最少的花费,主要是坚持“四个合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一直以来,望奎县中医院致力推进临床合理用药。通过加强采购、严格分级管理及处方点评、严格资质管理等措施,建立了业务院领导——医疗质量监管部门——临床科室三级督导制度,出台“分级处方、大处方审查、药品用量监控”等措施,对不合理用药责任人实行“首次通知、第二次诫勉谈话、第三次暂停处方权”的管理模式,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对毒、麻、精神、放射性药品做到“五专”管理。规范院感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置,登记造册,落实到人。
2017年10月1日零点,医院正式实行药品零差价,按照医改要求完善管理,立足“二甲”实施精准化医疗,有序推进医联体、“两票制”等十项重点工作,实现医疗工作由“病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满足群众迅速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
医院严格控制医疗业务指标,通过合理调配资源等措施提高临床、医技资源利用率,加快患者周转,确保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今年上半年,医院门急诊量7万人次,同比增长10%,重点解决了医技资源紧张的矛盾;出院3.3万人次,同比增长6%,危重病人比例保持在50%;门诊、住院病人次均费用低于全国二级医院平均水平,连续数年没有明显增长。
“一样的看病,不一样的感受。”望奎县中医院针对原老院区拥挤的实际,异地新建,扩面积、优结构、调流程、增设施、优服务。通过增设窗口、导诊标识、座椅空调、排队叫号系统与缴费系统等措施,优化门诊流程与患者就医感受。同时,延长服务时间,启动假日医院,缩短患者排队等候、诊断治疗时间。新院区启用后,实施门诊——住院一体化管理,患者就医感受得到提升。
医护协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望奎县中医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修订临床护理质量和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改善护理服务水平,开展“有温度的护理”活动,让患者有了更佳的就医体验。
2016年,医院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预约挂号、简易门诊等分散的服务功能,并根据患者的需求增加预约床位、投诉接待等窗口,通过充满人性化、人情味的服务、便捷的流程及医院环境的改善等,使门诊的服务内涵和服务形象得到显著提升。
专科建设
引领中医中药事业发展
望奎县是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望奎县中医院人的辛勤奉献。多年来,作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龙头医院的望奎县中医院立足“专科特色突出,综合功能齐全”的办院方针,强化医院专科建设,浓厚中医药学术氛围,走出了一条弘扬祖国传统医学的宽阔道路,为中医药事业在望奎县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望奎县中医院现有中医重点专科(专病)7个,脑病科被确定为国家级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运用先进技术治疗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得到专家好评。骨伤科、胸痹专病被确定为省级专病建设单位,运用先进技术治疗胸痹、心悸、真心痛等疾病取得明显效果。肛肠科、肾病科、皮肤科被确定为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开展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中的20余项,并形成独特优势。上述专科开展12项新技术。
2017年9月,医院乔迁新址,以刘士义为首的院领导集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合理布局,科学谋划,设立了“脑病”“心病”“康复”“治未病”“康复”等五大中心,抽派骨干专家全面开展中医药诊疗项目,发挥中医药诊疗优势。目前,常规开展中医药诊疗项目已为整体布局发展中医药事业铺平道路。
医院积极支持各学科跟踪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先后有8项科研成果获市级科学进步奖,其中《锥颅术配合中风Ⅰ、Ⅱ号治疗脑出血120例临床研究》和《应用自制脑心通片配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先后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有40余篇论文分别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先后开展了14项新技术。2017年,发明实用型专利2项,发表国家级论文20余篇,省级论文3篇,获得市级科技奖2个。
人才建设
夯实中医事业发展基础
为加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实施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战略,全面强化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搞好师承教育。近年来,望奎县中医院以传统师带徒的中医教育方式,选派医院中医正、副主任医师为老师,每年举办1次乡医拜师培训班,现已培训100余人次。针对不同对象,分别制定培养方案,采取集中授课、流动授课、师徒互动等形式,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及中医适宜技术等,提高了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服务能力。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为促进年轻中医药人员加快成才,组织临床医务人员系统学习《中医内科学》等8个方面专业基础知识,先后选派50多名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聘请上级医院专家到该院进行中医理论讲座和临床指导,每年组织200余名中医药及临床人员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网络培训学习。2015年,皮肤科引进了先进的食物过敏源检测设备,选送了优秀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现已形成检测、预防、治疗一体化的特色专科。2016年,胸痹专病学科带头人被评为绥化市第三批名中医。2017年,皮肤科主任王军利被评为黑龙江省青年名中医。
三是积极引进人才。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凡是二表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毕业生应聘到该院工作的,全部给予优惠待遇,在晋升职称中优先考虑。硕士研究生应聘后,给予10万元安家费。几年来,先后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院校招收二表以上本科大学生70余人(其中,中医药专业毕业生30余人,硕士研究生14人,博士生1人),为加快提升该院中医药业务能力,充实了新生力量,为医院发展增添了后劲。
文化建设
增强中医事业发展后劲
望奎县中医院始终秉承“做中医人、铸中医魂、固中医本、抖中医神”的文化理念,不断强化医院中医文化建设。
一是优化环境,打造形象文化。为营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医院外在形象,先后建设了门诊综合楼、外科楼、康复楼,医疗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2012年以来,先后开通了医院网站、创建了微信公众号,积极宣传医院管理、重点专科建设、医院文化、健康养生等工作,社会评价较好。2016年,创办了《杏林》院刊,积极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科普知识,为全县中医药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平台,为医患沟通提供了渠道,为广大百姓提供了健康养生知识。同时,开展了寓教于民、图文并茂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建设了中医药文化走廊。
二是整章建制,打造行为文化。进一步完善了行为规范体系,制定了体现中医特点的《员工手册》和《医院管理制度》,对全院职工开展了系统培训,在广大医务人员中树立了中医药医疗服务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仁、和、精、诚理念。确立了富有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战略、院训、医院宗旨、院歌、医务人员誓词等。通过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医院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加强宣传,塑造医院形象。副院长兼内二(脑病)科主任范景海被评为2015年度“感动望奎人物”。2015年3月,黑龙江都市频道对内三科葛晓宁主任及全体医护人员成功救治鱼胆中毒患者进行了专题报道,《绥化晚报》就此事进行了专访。2015年9月,《黑龙江日报》以“坚定走中医药特色发展之路”为题,对该院中医药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医院两幅书法作品获2015年“健康龙江”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优秀奖。今年,在省卫计委和省文联联合举办的全省首届“健康龙江”杯卫生计生微电影大赛中,该院微电影《良心》荣获影片二等奖、优秀导演奖和优秀女演员奖等三项大奖。副院长兼外一科主任张辉获得绥化市首届“健康绥化”杯人民满意好医生称号。2017年,深入开展了健康扶贫工作,先后组织医务人员1000余人次走进贫困家庭,为近20万人建立了健康档案;2018年,开展了“健康巡讲进社区,中医科普进家庭”活动,与“流动医院”为人民群众进行健康养生讲座,义诊义治。几年来,共集中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150次,举办专题讲座30场,发放宣传单30余万张。
综合管理
提升新时代核心竞争力
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望奎县中医院以新的思想谋划工作,在更新观念中创新发展,在发展创新中提升服务质量,主动适应新常态,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综合管理,在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
一是强化管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进一步完善了就诊咨询、导诊等便民服务措施,合理安排服务窗口,开展了“一站式”服务,减少了患者挂号、排队以及候诊时间,百姓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信息管理科,安排专人开展出院患者随访工作,依据随访结果,及时改进医疗服务。2016年9月9日,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县域内所有参加新农合的患者以及血液透析人员在该院就医,均可选择“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患者不用缴纳住院押金,只需支付自付费用即可。目前,已有近3000余名患者接受了“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
二是上下联动,强化医联体建设。望奎县中医院与9家乡镇卫生院结成了帮扶关系,建立了医疗机构联合体,派出临床科室主任到医联体协作医院挂职副院长,并定期到协作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和义诊。同时,与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哈医大一院结成了协作医院。2016年初,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研究所建立了眼科远程会诊基地,同时恢复启动了流动医院,在下乡义诊的同时对医联体建设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免费向广大居民宣传中医药养生知识,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目前,已派出医务人员近1000余人次,义诊100,000余人次,白内障手术1000余人,免费发放健康宣传手册15,000余份。
三是团结协作,强力推进重点工作。未来,望奎县中医院将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目标,全面提高中医药工作服务水平,提升医院新常态下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做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一是积极倡导精准服务,打造优质服务明星;二是全面规划新医院功能,打造医养护一体化医院;三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打造名院名科名医;四是努力引进优质人才,打造一流的医疗队伍;五是更新医疗设备,打造高精尖的临床支持系统。六是借力借智借势,打造优势医疗资源支持平台。
(本文配图由望奎县中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