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 俨
□ 魏 东
项目开工前繁琐而又漫长的审批程序,无疑是令企业普遍感到十分头疼的事情。6月20日,记者在济南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上获悉,该市推行的“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将使此“诟病”不复存在。新模式从取得使用土地批准文件到获取施工许可证为止,工业项目政府审批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其他投资建设项目不超过30个工作日。这仅是济南市深化“一次办成”改革措施的一个缩影。日前,济南市出台《深化“一次办成”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并印发《关于公布市级政府政务服务“零跑腿”“只跑一次”“你不用跑我来跑”事项清单的通知》。其中“一次办成”改革包括35条措施,“零跑腿”事项涵盖168项,“只跑一次”事项达到948项,“你不用跑我来跑”事项有49项。
知耻后勇
敢于直面问题抓整改
6月20日上午,济南市召开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有些与众不同。全体与会人员首先观看了市纪委、市监察委组织拍摄的《济南市发展环境明察暗访纪实》专题片。这个长达两个小时的视频,通过典型事例直观反映了当前济南市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
“对披露的问题,要立即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要多杀‘回马枪’,严惩打击报复,加大问责力度。同时要强化督查考评,采取多种形式暗访督查,发现问题严格督促整改,并抓好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在看了专题片反映的问题后表示:“营商环境十分重要,我们必须知耻后勇,敢于直面问题。必须认真反思,痛下决心抓好整改,努力营造与省会城市地位相匹配的良好营商环境。”
不仅如此,王忠林在大会上还严厉地指出了当前济南市营商环境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推诿扯皮突出,暴露出缺乏责任担当;办事效率低下,暴露出缺乏服务意识;黑恶势力嚣张,暴露出缺乏公平秩序;服务态度恶劣,暴露出缺乏群众立场;工作纪律涣散,暴露出缺乏规矩约束;发展意识不强,暴露出缺乏长远观念。这个批评不仅严厉,更可谓够狠够辣、一针见血。“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必须雷厉风行,敢于动真碰硬。”王忠林表示,营商环境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要强化领导带头作用,党政“一把手”必须一起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动真格。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最有发言权。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近年来出台很多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企业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和不足。”记者了解到,在此前的5月24日,王忠林在主持召开的营商环境座谈会上与企业家们有一番坦诚的交流,对济南市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分析。他表示,差距和不足表现在:不够亲,主要是思想比较保守,“亲”和“清”二字要求还没完全做到;不公平,主要是不能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不够新,主要是观念不新,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熟悉、接受慢;不够快,主要是服务效能比较低;不够诚,主要是不够诚信;不够实,主要是政策落实不够;不够精,主要是业务不够精炼;不担当,有的人宁愿不干事也不担责。“这些问题不解决,济南市的营商环境就好不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山东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济南市要想加快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迫切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王忠林如是说。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围绕“一次办成”改革创新破难题,多找主观原因,真正开展好自我革命,在全市迅速凝聚起优化发展环境的思想共识。要深入窗口进行换位体验,查找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在动员大会上表示,要坚决扛起优化发展环境的使命责任,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通过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举措,确保全市营商环境在较短时间内有一个较大的改观,为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创造良好环境。
雷厉风行
打造六个环境促提升
记者了解到,济南市这次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对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就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秉承“应办尽办”的原则,拿出“说办就办”的效率,实现“一次办成”的目标,达到“办就办好”的效果,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据介绍,济南市将进一步完善“首问负责”的受理机制,制定“实战实用”的政策体系,严格做到第一位接受咨询的工作人员要指导负责到底。在健全“一次办成”的办理流程上,将对审批事项再清理、再精简,以实现“一口受理、一次办成”,并通过搭建“一网通办”的线上平台、创新“企业承诺”的审批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让政策扎实落地。“要重信,政府要带头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做出的符合法规的承诺和政策必须及时兑现,着力打造出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王忠林说。
在打造温暖细致的服务环境上,济南市要求窗口单位和职能部门首先态度要热情,服务要规范,围绕“一次办成”目标,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进行流程再造,达到规范服务。同时要选派爱岗敬业、业务精通、勤奋优秀的人员为群众提供服务,做到纪律严明,坚决杜绝工作时间玩手机、扯闲篇、磕头打盹等作风散漫行为。
有熟人没熟人一个样,外地人本地人一个样,大企业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党委政府要为企业、群众撑起一把坚实的法治“保护伞”。为打造形成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济南市提出要严肃查处各类破坏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打击乡霸、村霸、地霸、车霸、路霸,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决不能让“坏人神气、好人受气”,并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伪劣商品、恶意欠薪、强买强卖等行为,同时积极深入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宣讲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政策法律支持服务。“要重商,一定要认识到无商不富,商业发展、企业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切实营造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要坦坦荡荡同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王忠林在会上表示。
优化营商环境,高效的政务管理体制不能缺失。记者了解到,济南市将成立专门的市场监管机构,实施企业注册到经营全过程统一监管,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重复执法的弊端。新出台的措施要求实行企业登记注册“一人受理审核制”,新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各项材料办理;实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凭住所(经营场所)承诺书申请登记,不需再提交其他证明材料;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从取得使用土地批准文件到获取施工许可证为止,工业项目政府审批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减轻涉企收费负担,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制度,除清单目录内13项收费外,其他一律不得征收;取消一批市定涉企保证金,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过程中的各类中介服务事项和收费,杜绝供电、供热、供气、供水等公共事业、垄断行业向市场主体乱收费行为。
济南市将组建专门的电子政务与数据资源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全市电子政务、政务公开和大数据发展职责,协调推进全市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制定、归集管理、整理利用、共享开放,建设完善“一网通办”的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和电子证照信息库,推动数据资源在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共享应用。此举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事项按链条进行优化整合,通过“一份服务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一次完成一件事情多项审批服务”的“全链条”审批服务模式,实现“一件事情一链办理”。
除了提供让企业和群众感到便捷、省心、热情的服务,济南市还有更贴心的“真金白银”支持。该市将建立“政银”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合作银行对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产生的风险将给予补偿,最高给予合作银行本金损失40%的补偿。单户企业由风险资金给予补偿的贷款额上限为300万元。实施中小微企业融资费用补助,对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按年度实际融资费用的40%(小微企业按照50%)给予补助,单户企业年补贴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真心真意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时时处处要亲、时时刻刻要清,营造既亲又清的政商环境。”王忠林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企业们听得热血沸腾。
“济南要以更大的力度治霾,让天越来越蓝;以更大的力度治堵,让路越来越畅;以更大的力度治山,让山越来越绿;以更大的力度治水,让水越来越清;以更大的力度治脏,让城越来越美。这样才能打造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王忠林表示,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同时要重才,济南市要加强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建设,大力引进人才,吸纳高校毕业生在济南创新创业。
直面问题有勇气,大破大立有魄力。随着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召开,当前济南全市上下已立即行动起来,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投入深化“一次办成”改革,迅速掀起优化营商环境的热潮,千方百计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一个行政效率更高、服务管理更规范、法治体系更完善的城市正在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