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程 云
□ 石岩松 农家行
2010年5月,中央确定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这一国家战略,全面开启了新一轮援疆工作。深圳作为唯一的计划单列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市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这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也是新疆脱贫攻坚的难点区域。8年来,深圳先后投入69亿元巨资,在援疆扶贫攻坚战中创造了一个个标杆工程和“深圳模式”“深圳速度”。如今,脱贫攻坚战即将进入全面决胜期,本报记者联合深圳报业集团驻喀什记者,深入喀什和塔县实地采访,真切感受着这里从城市到乡村、从产业到物流、从民生到观念等发生的深刻变化。
因缘际会
冰山上来了“深圳客”
原本关山万里的深圳和喀什两地,在国家援疆方略的历史节点上奇妙相遇,从此,心手相连。2010年开始,新疆喀什迎来一批批“冰山上的来客”,他们就是怀着“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理念的深圳援疆干部人才。他们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树立援疆“深圳品牌”,穿越千里丝绸之路,登上帕米尔高原,来到这片神秘的西域热土,对口支援喀什市和塔县。
八年栉风沐雨,八年砥砺前行。作为19个援疆省市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深圳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将“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融入对口援疆工作中,全方位、立体式推进援疆工作,不断夯实受援地发展的基础,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八年来,深圳累计派出援疆干部人才近700人,投入财政资金69.13亿元,社会捐赠近5亿元,组织实施项目438多个,协议投资逾300亿元。深圳援建的“一园一城一校一区一中心”(喀什深圳产业园、喀什深圳城、喀什大学、喀什综合保税区、深喀科技创新中心) 成为推动喀什发展的新引擎。
在深圳持续助推下,喀什市GDP年均增长13.61%,高出全国5.7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5%;塔县GDP年均增长18.9%,高出全国 7.9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48%。
产业援疆先行
力助跨越发展
喀什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千百年来商旅络绎不绝。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深圳对口支援下,喀什正重新焕发出产业和商贸活力。
近年来,深圳援疆主体范围不断扩大,援疆企业如中广核集团、深业集团、中航国际、万科集团、能源集团、中环油等与援疆干部人才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援疆“深军”。入驻喀什后,他们集中资源,快速高标准地推动着一个个重点项目开展,加快了喀什产业集聚和发展。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戈壁荒滩,如今已是喀什的经济核心示范区。”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干部米热卡米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没有深圳援建,就没有核心示范区今天的发展。”
产业援疆是助推喀什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喀什经济开发区地标式建筑,深圳城是喀什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不但拥有三栋甲级商务写字楼,商业中心、餐饮配套等硬件设施也一应俱全,已吸引一批大型金融机构、跨境电商和国内创投企业落户,成为喀什经济开发区的重要“助推器”。深业集团等11家市属重点国有企业投资建设的喀什深圳城、深圳中航集团投资建设的中航产业园等,加快了喀什产业集聚和发展。深圳产业园建设投入近5亿元,已吸引80多家企业落户,带动就业1.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达40%。今年园区三期厂房投入使用后,可实现2万人就业的目标。喀什综合保税区已开通的保定、深圳经喀什至中亚南亚联运班列,打通了中吉乌贸易通道,一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结合点、区域建设的引擎和载体。
民生援疆发力
幸福指数提升
民生连着民心。“十三五”期间,深圳计划安排财政援疆资金47.77亿元,其中84.79%的援疆资金将投入到民生领域。
在喀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深圳对口援疆企业——新疆金富婕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义杰对此深有感触。他算过一笔账:今年喀什的脱贫标准是年人均收入不少于3400元,一个七口之家只要有一人就业,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就能实现全家脱贫。于是,孙义杰以“招录一人、改变一家,影响一片、稳定一方”为援疆理念,建厂以来累计招收、培训当地员工6700余名,稳定就业1570余人,其中贫困家庭员工841人,占员工总数的54%。
为快速提升当地教育质量,深圳先后投入15亿元援建喀什大学、深塔高中、深喀教育园区等,构建了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链条、全覆盖的教育援疆模式。深喀教育园区成为全寄宿制教学示范园区,并首创了“国家通用语言推广节”。
在保障百姓健康方面,深圳多层次开展医疗援疆。
“如果没有深圳的援建,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深圳医院。”66岁的老人尼亚孜买买提在塔县医院就医时动容地说。深圳投入5400多万元援建塔县人民医院,并帮助该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结束了新疆海拔最高的高原县没有二级甲等医院的历史。如今,塔县人民医院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眼中的深圳医院。
决战扶贫攻坚
树起塔县典范
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的塔县,是我国唯一的塔吉克民族自治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由于气候干燥、氧气稀薄、洪水地震灾害频繁,被生物学家定义为“生命禁区”。因此,塔县一直是我国高原、高寒、边境、贫困县的典型。2015年,现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率团到塔县调研,从“帮扶一个县就是帮扶一个民族”的战略高度出发,在19个援疆省市中率先提出把塔县作为专项扶贫县实施精准帮扶的决定。从此,深圳拉开了对口塔县精准扶贫的大幕。
工作组迅速进驻后,很快确定了“精准+长效、生态+科技”的扶贫新模式,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1.55亿元。去年,深圳又新增计划外资金900多万元用于塔县安居富民房建设,投资1000万元用于千头种畜(牦牛)等项目引进,确保塔县贫困户如期脱贫摘帽。
在塔县县城东南约25公里处,由77,760块光伏电池板组成的18个子阵搭起了深能福塔塔县光伏电站,它背靠着帕米尔高原的灰褐色高山,整整齐齐地匍匐在山前冲积的平原上,远远望去,仿佛置身于科幻大片的画面中。
这是深圳对口支援塔县的重点扶贫项目,也是新疆首个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20年内,该项目产生的全部收益都将用于塔县精准扶贫,预计将帮助塔县4140户16,806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去年塔县“5·11”地震后不久,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来到震区考察慰问灾民,并提议建设深圳新村。如今,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震区灾民大部分搬迁入住。据了解,新一轮援疆以来,深圳为受援地新、改、扩建安居富民房达5万多套。
事实上,在产业扶贫方面,深圳还不断扶持受援地加快培育电商产业发展,先后引入了百果园、深商e天下、维吉达尼、优果汇等电商企业。今年,深圳又依托中石化深圳分公司的渠道优势,实施“鹏城百店”项目,销售喀什农产品,助推受援地脱贫。
几年来,一大批精准扶贫工程纷纷落地,让塔县有了巨大的变化:一栋栋宽敞暖和的新房盖起来,一条条平整宽阔的村庄道路修起来,1686户6720人成功脱贫摘帽,全县奔小康的希望之灯越来越明亮。
正是在深圳的强力帮扶下,塔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有效巩固和加强了少数民族边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以及自觉守卫国土的坚定信念,在888.5公里的祖国边境线上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实施社会援疆
创新帮扶模式
“借助于结对帮扶,我一不小心又有了个十岁的‘干女儿’扎依热,接下来,‘干爸’将在以后的日子里陪着她过节、逛街、看电影,当然更多的是帮困、帮教,使她的童年多一些快乐美好的回忆。”一位深圳援疆干部在朋友圈里写了这样几句温暖的话。这位援疆干部与扎依热的结缘始于今年6月3日由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和工会发起举办的“守护天使·鹏城有爱”结对帮扶活动。
类似的帮扶活动不胜枚举。比如,在塔县地震中,深圳援疆干部和社工率先进入灾区协助政府安置灾民,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累计捐款捐物1500余万元。又比如,深圳社会企业在喀什开展少数民族残疾人、妇女免费就业培训等,帮助他们回归社会,书写人生价值。
值得一提的还有深圳探索的“村村结对”援疆新模式。去年4月,深圳南岭村与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结对帮扶,从而把援疆工作深入到基层末梢“毛细血管”,这一创新模式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典型加以推广。
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号召下,深圳平江商会、深圳狮子会盐田服务队等一大批深圳爱心企业和个人也先后加入,成为社会援疆的生力军。比如,万科集团捐款2300万元援建塔合曼小学;卓越集团与深圳市慈善会成立1000万元助残扶贫专项基金,在塔县帮扶残障儿童及成人;九滕基金会捐款160多万元帮助塔县培养学前师资力量。
科技援疆同步
注入时代活力
科技改变生活。如何借助科技补齐喀什乃至南疆地区发展短板,为这座国家向西开放的窗口插上创新的翅膀?深圳前方指挥部干部人才一直在努力地探寻着。他们通过引进华大基因、中集集团、深圳能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小米种植、牧场牦牛改良、果木嫁接、盐碱地试种海水稻等高科技项目,实现了科技兴农创新之举。
位于深喀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中兴能源的光伏牧业精准扶贫项目,是深圳科技援疆的一个缩影。中兴能源利用喀什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将传统的“输血式”扶贫转变成“造血式”脱贫,通过牧、草、林与清洁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种、养、加”协调统一循环低碳发展。如今,上万亩贫瘠的盐碱荒滩已发展成为现代生物农业示范园和喀什市民的菜篮子。
作为国际生物产业的佼佼者和引领者,华大基因在喀什试点开展经济型作物优选小米种植,以科技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牧民致富增收。
此外,依托喀什经济开发区,深圳全力推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目前已与喀什大学——华为创新中心暨新一代智慧学习工场、新疆北斗双创基地和喀什古城众创空间达成合作,即将建成投入运营,为当地创业创新人才提供平台。这将有力推动喀什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带动高质量就业,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提供支撑。
勇担新使命
展现新作为
“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的行动号令。日前,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深圳援疆各方面工作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许多重点工程项目被喀什干部群众称为“深喀速度”“深圳品质”,但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刘卫翔仍表示,援疆工作任重道远,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坦言,深圳对口援助的喀什地区“一市一县”是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目前喀什市还有82个贫困村,塔县有44个贫困村,在册贫困户4140户16,806人,脱贫攻坚任务仍非常艰巨。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实现喀什和塔县如期脱贫摘帽的目标,深圳将继续坚持深圳所能与喀什所需相结合,全力推进各项扶贫攻坚工作。今年,深圳援疆资金计划50%用于脱贫攻坚,建设安居富民房1.3万余套,在符合条件的村建设“四个一”(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养殖小区、一个卫星工厂、一座保鲜库),带动农民增收;继续实施“一乡一策”、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措施,引进先进农业科技,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更多具有深圳特色、深圳品质的援疆工程。
展望未来,深圳援疆人将一如既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精准扶贫与喀什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结合起来,凝聚更多的深圳力量,以“大爱无疆”的宽广胸怀,以“大鹏展翅”的恢宏气势,力助南疆再腾飞!
(本文配图由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