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每周证券

退市制度 改变股价形成机制

□ 尹中立

在5月底的一周时间里,A股有3家公司的股票被终止上市。值得强调的是,这3家上市公司有两家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这不仅意味着在退市制度面前所有的公司一律平等,而且也间接反映出监管部门在退市问题上的决心。

笔者认为,如果退市制度严格执行,将深刻改变当前的股价形成机制,投资者不可忽视其中的风险,尤其是广大的散户投资者。一个市场如果只有不断的新股发行而没有退市制度配套,不符合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

按照正常的风险与收益对称的规律,蓝筹股的风险低于小盘股,因此,蓝筹股的风险溢价应该低于小盘股,蓝筹股应该享有比小盘股更高的估值。而我国股市里蓝筹股的估值却远远低于小盘股,估值水平与股本大小呈反相关系。

股票交易的换手率也同样如此,小盘股的换手率高,而大盘蓝筹股的换手率相对较低。内地创业板市场的年换手率大约是500%左右,而沪深300指标股的平均换手率大约在200%左右。反观香港股票市场,市场资金主要集中在蓝筹股,每天有大量的股票几乎没有交易,蓝筹股的再融资十分便利,有利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发展壮大。而小盘股更受市场的追逐,必然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此前,在退市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股市的价格不仅反映着上市公司的未来现金流的贴现价值,而且还包括壳价值。壳价值与上市成本有关,当新股发行暂停,壳价值就上涨。2016年年底,新股发行加速,壳价值就快速贬值。而2018年年初以来,新股发行从严控制,壳价值开始回升。因此,笔者曾经在今年初判断中小市值的股票将否极泰来。

但如果退市制度严格得到实施,壳价值将逐渐消亡,二级市场的股价已经对此作出反应。最近,被警示的上市公司股票出现了连续下跌的走势,垃圾股的风险溢价迅速提升。这是正常的市场修正,但代价是高昂的。

基于上述推理,笔者在此需要修正自己年初关于股市走势的判断,如果退市制度得到严格实施,则壳价值将重新出现贬值趋势,蓝筹股的走势将重新领先于中小市值的股票。

2018-06-08 尹中立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30767.htm 1 退市制度 改变股价形成机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