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诗平
西北太平洋海山区是全球富钴结壳资源最富集区,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各有一个富钴结壳资源勘探合同区位于此。人类活动对深海环境会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各国之间如何形成合力加强环境保护?
据新华社消息,5月28日,来自国际海底管理局及世界各地专家齐聚青岛,就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的区域环境管理计划展开研讨和展望。
西太海山区是全球富钴结壳最富集区
“西北太平洋海山区是全球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也是全球富钴结壳资源最富集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商业开发价值。”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刘峰说。
据不完全统计,海洋中1000米以上的海山超过3万座,近半数位于太平洋,西北太平洋海山密度又显著高于其他海区。
富钴结壳富含钴、锰、镍、铂和稀土元素等,具有潜在商业开发价值。目前,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各有一个富钴结壳资源勘探合同区,位于西北太平洋海山区。4国在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三角区展开了资源和环境调查,取得了部分数据和初步成果。富钴结壳三角区覆盖了4国的合同区,这个区域海山众多,在探索富钴结壳方面有很大的价值和前景。
我国倡导“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西太平洋海山环境项目首席科学家王春生说,海山环境在深海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海山生物群落间可能存在广泛而复杂的联系。勘探开采等人类活动对海山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将可能导致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制定合理的海洋管理计划,是降低对生态系统破坏程度的有效和必要手段。
2017年8月,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第23届大会期间,中国大洋协会提出针对富钴结壳资源西北太平洋三角区合作开展区域环境管理计划倡议,得到国际海底管理局赞同。
据刘峰介绍,目前,位于东太平洋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区的区域环境管理计划,是国际海底管理局制定的唯一一个区域环境管理计划。联合国代表大会决议和国际海底管理局文件中,多次建议在其他区域——尤其是具有深海矿区,制定并执行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此后,国际海底管理局和中国大洋协会议定,共同组织召开国际研讨会推进相关工作。
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同行
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迈克·洛奇说,如果将来进行海底矿业活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受到破坏,必须保证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并且需要划出特定的区域进行保护、不得进行采矿。因此必须对环境进行充分了解,需要所有的利益相关国开展合作,采集重要的环境数据,并共享这些数据,合作制定计划来保护环境。
由国际海底管理局和中国大洋协会联合主办的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以“科学与制度、合作与共享”为主题,围绕法律制度框架、海山生境与人类活动影响、区域环境管理计划建议三大议题展开。会议目标是收集和分享该区环境基线资料,纵览国家、区域和国际各级有关政策和法律;就区域环境管理计划设计和管理计划框架初步设想等达成共识。
同时,建立一个2年~3年的科学合作工作计划,收集更多的数据作为区域环境管理计划设计依据;讨论未来建立和实施区域环境管理计划的计划并签署备忘录;讨论沟通和协调机制,如果需要,建立相关组织保障。
迈克·洛奇说,在设计西太富钴结壳三角区的区域环境管理计划时,可从现有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区的区域环境管理计划中汲取经验教训。同时,区域环境管理计划的设计依赖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林山青在致辞时表示,希望开拓国际海底合作新领域,共商务实合作,共建环境管理计划,共享合作丰硕成果,从而实现合作共赢,共创人类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