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角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 金 辉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举办的经济研究高层论坛日前在京举行。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等专家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功经验,展望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中国经济的高速度靠的是改革,今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而且只能靠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规律,需要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配置,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效率的最优化。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同样重要,但两个作用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市场的作用是配制资源,政府的作用是通过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引导改革。改革永远在路上。进入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关键要坚持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强调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实施好一系列新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强调,是改革开放与人口红利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蔡昉认为,中国经济过去40年的增长奇迹并非如西方学者所说是“意外的结果”,而是改革开放这个充分条件和人口红利这个必要条件结合的产物,符合经济发展的逻辑。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高度赞誉中国奇迹。然而,在经济理论上对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济高速增长解释的话语权却在相当程度上被西方学者统治着,这导致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存在许多误读和偏见。人口红利不仅仅是一种资源禀赋,因为世界上具有潜在人口优势的国家不只是中国,非洲和印度也有人口红利。只有在经济进行改革和开放,并且在这条路上走对了的时候,才可能把潜在的人口红利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从数据上看,中国形成潜在人口红利的时期与改革开放的时期完美重合。15岁~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2010年。与此同时,15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增长是稳定的。这种剪刀差带来了抚养比的下降和劳动人口的充足供给。人口结构特征也为资本积累提供了重要支撑。由于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这就造成了高储蓄率、高投资率。资本投资需要回报率来维持,而中国在这个发展阶段,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导致资本并未出现边际报酬递减。有这两点做支撑,资本积累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口红利在消失,经济增长在减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果说过去的经济增长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源泉是人口红利,未来的增长中不再能指望人口红利,甚至其中一些与人口红利相关的要素,如劳动力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是负的。今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必然越来越依赖全要素生产率,这是唯一的可持续性增长源泉。为了保持未来的经济增长,需要保持一定的全要素增长,关键是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这些改革可以带来真金白银的改革红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劳动参与率,进而提高潜在增长率,使未来经济增长下降更平缓一些,持续的时间更长一些。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表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方式,不是简单的罗列中国经济发展成绩单,而是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讲好中国经济故事,做出创新性理论概括。中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理论工作者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入研究中国改革开放新征程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党和国家贡献更多的创新性经济理论成果,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

据《经济日报》报道,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经济理论研究不仅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且要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共同构筑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增强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经济学的国际话语权。

2018-05-28 金 辉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28841.htm 1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