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民生视窗

让百姓穿上高质量鞋子

—— 记老企业家汪海与青岛双星名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奋斗历程

□ 本报记者 谷亚光

“在这个世界上,企业有请形象代言人的,有找明星的,有找美女的,只有两家,是找老头的。一家是美国的肯德基,一家是中国的双星。”尽管斗转星移,时代已发生了巨变。年届80、迈着矫健步伐,头戴双星小红帽、身穿双星红色运动服、脚踩双星鞋……自带双星标志形象的青岛双星名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汪海就这样出现在了记者面前。

“我是误入鞋途,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创了一个牌子,当了一个鞋匠,走了45年的鞋门鞋道”。2018年5月22日,声音洪亮的汪海用这句简单的话语概括了自己的过往,也打开了对过去的回忆之门。

“误入鞋途”

45年创了一个民族品牌

“敢为天下先”是时代赋予汪海的标签,也正是带着这个标签,汪海成就了“双星”的同时,也引发了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各界对他的热议。

双星公司始建于1921年的维新织带厂,1936年日本人占领青岛后更名为福字胶皮厂,1951年又更名为大元橡胶厂,为国家制造抗美援朝的军鞋,从此开始与鞋结缘,1956年,被国家命名为“国营第九橡胶厂”,成为中国最早的国有制鞋企业。

1974年,退伍后的汪海作为青岛市橡胶公司工作组的成员之一,来到了国营第九橡胶厂。1983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解放鞋不再受老百姓欢迎,造成销售困难,主管部门不再采购橡胶九厂的“解放鞋”,解放鞋大量积压,工人发不出工资,刚当上厂党委书记的汪海带领员工偷着到市场上卖鞋,打破原有的统购包销机制,迈出了企业打破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的第一步,奔波一年,硬是把积压的200多万双解放鞋销售一空。这件事成为双星迈出改革步伐的第一步。

正是由此开始,在改革的大潮中,双星开创了诸多在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第一个:第一个偷着卖鞋下海进市场;第一个进行低成本扩张,走向横向经济联合之路;第一个脱离计划经济统购包销的商业体制,自行组织商家订货会;第一个脱离计划经济流通体制的束缚,构建起自己的营销网络;第一个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第一个获得鞋业股票上市;第一个创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名牌;第一个通过国家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第一个建起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第一个获得国家出口免验资格……

这些第一个成就了双星由一个只能生产黄胶鞋的亏损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制鞋企业,并成功涉足轮胎、机械等行业。鼎盛时期,形成了鞋业、轮胎、服装、机械、热电五大支柱产业及包括印刷、绣品、三产配套在内的八大行业的新格局,拥有5万名员工,140余家成员单位,年销售收入120亿元的大型集团企业。双星专业运动鞋、双星旅游鞋、双星皮鞋和双星轮胎荣获“中国名牌”,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4个中国名牌的企业。

其实,在双星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双星对名牌、品牌的缔造。

“名牌是市场经济中的原子弹”——这是汪海提出的口号。当年,“橡胶九厂”常被人误听成“香蕉酒厂”,这个尴尬经历让双星人悟出一个道理:参与市场竞争,企业需要名牌。1986年,汪海提出:“创中国人自己的名牌”。他们将创名牌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将创名牌与爱岗、爱厂、爱国联系起来,第一个提出了“创名牌是最好的爱国、爱企、爱岗”“名牌是双星人的金饭碗”的名牌理论。

纵观发展历程,双星之所以能“一枝独秀”,成功发展,靠的就是振兴民族工业,创造民族品牌的成功探索:用创民族品牌凝聚员工队伍,用创民族品牌占领国际市场,用创民族品牌扬威世界。

“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当年这句广告语几乎家喻户晓。

技术创新

双星与“神六”同游太空

打造工匠精神是汪海近年来常说的一句话。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和技术追求,双星在制鞋技术的路上越走越宽。2009年10月17日4点33分,“神舟六号”顺利着陆。双星集团为太空员配备的个人装备配套产品——双星“航天员返回用鞋”也伴随着“神舟”在太空遨游了115个小时。这是我国载人飞船飞行首批为航天员配备的鞋类救生装备,也是第一批由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为航天员配备的鞋类救生装备。在我国航天飞行员鞋子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双星集团设计并生产的“航天员返回鞋”为制鞋行业建立了新标准,提供了实例和依据,在制鞋行业内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双星公司,无论是车间工人还是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工作10年以上,甚至20年的员工很多。一个经历了市场大起大落的企业,为何还有这么大的凝聚力?

汪海举的一个例子,也许能解答。他说,曾经双星从沂蒙农村山区招聘了几百名员工。当时青岛本地员工曾歧视性的称这些员工为劳把子(意思是农民出身的员工),汪海在一次厂区调研时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后大发雷霆,并在大会上宣布:以后谁再称呼劳把子就开除谁,并决定从此双星所有员工不分城市、农村出身,一律称为双星人。而双星留人的关键还有,提拔干部,不以学历论出身,不看学历看能力,从车间扎扎实实干起的员工机会更大。从一线员工提拔到工厂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的比比皆是。裁断工程师李光星就是从一线裁断工人提拔起来的,目前已经进入双星高级管理层,通过指导员工机台创新,年可创新节约制鞋材料3万双,经济价值上百万元,

坚持技术创新、坚持品牌塑造、坚持市场开拓、坚持文化引领,身为双星名人的一把手,汪海用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激情,以力挽狂澜的魄力,带领双星鞋服品牌,历经改革40年,始终屹立不倒,成就了一个品牌的辉煌。

目前双星名人除已经形成运动、休闲、中老年、儿童等10多个门类、30多个系列的鞋品外,双星运动服装和双星背包等运动装备也已成规模。

老骥伏枥

决心带领双星走向百年

“听说一款老人鞋,居然火到让中老年人宁愿排长队购买!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双星名人老年健步鞋出了冬季新款。”2017年底,寒冷的冬季,一款热销的老人鞋让双星重新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忠实消费者视线内。

双星老人鞋深受市场欢迎。2017年双星的销售额显示:全年老人鞋占销售总额的40%。双星名人老人健身鞋已经隐隐有全国中老年第一品牌的锋芒。

“我已经78岁了,我一直坚持穿双星名人的老年鞋,我是双星名人的代言人,我也希望更多的老年消费者成为双星的代言人。我们今后在创新研发其他产品线的同时,将加大对老年人鞋业的研发力度。”汪海说。

这将是未来双星名人鞋服的又一个主攻方向。

从2013年至今,双星名人是在调整、整顿、过渡、发展中过来的,汪海告诉记者:“真正的企业家就是市场好时能发展,市场不好时,也能把企业稳定好。无论经过什么困难,都能得到市场认可、消费者的认可、品牌发展的持续。”

“有人就穿鞋,关键在工作”。多年前汪海的一句市场开拓名言,如今依然张贴在双星名人公司内。78岁的汪海依然有信心将双星名人这个民族品牌创好。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汪海将继续秉承他的企业家理念带领双星名人走向百年……

2018-05-24 谷亚光 —— 记老企业家汪海与青岛双星名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奋斗历程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28491.htm 1 让百姓穿上高质量鞋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