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创建离家最远而与党员最近的基层党组织

——湖南省嘉禾县驻广东东莞流动党委服务8万农民工创业纪实

□ 邓和明 李昭明 陈红英

“驻东莞流动党委通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我县工作人员最少、服务人数最多,经济投入最小、社会效益最大,离家乡最远、但与党员最近的基层党组织。”嘉禾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邓文武对东莞流动党委给予高度评价。

2003年5月,湖南省嘉禾县驻东莞流动党委经广东省东莞市委组织部批准成立。15年来,嘉禾县驻东莞流动党委按照“党建统领创业,服务凝聚人心,忠诚铸就品牌”的思路,通过完善组织建设,在创业就业、法律维权、卫生健康、扶贫帮困等方面服务8万在莞农民工。

当农民工的娘家人

上个世纪80年代,嘉禾县农民工倾巢出动。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异地他乡的农民工一度成为散兵游勇,除家人和亲人外,谁也不管谁,谁也顾不上谁,他们卖的是苦力,赚的是辛苦钱,吃的是哑巴亏。

“设立流动党委,就是通过发挥共产党员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团结和带领农民工,实现互帮互助,相伴相扶,让他们感受到‘娘家’的温暖。”嘉禾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王光金说出了建立流动党委的初衷。

如果说外出创业像蜜蜂采蜜,那么,共产党员就像“蜂王”,有了“蜂王”,“蜜蜂”才会安心“采蜜”。

“我也曾经是打工的,现在生活好些,我当然应该帮助老乡,只要是需要的,我一定尽力提供帮助。”来自坦坪镇的罗柏贤在东莞谢岗一带打工有20多个年头了。他自从2005年初担任第三流动党员支部书记以来,不但无偿提供支部办公用房,还为很多农民工解决一大批实际问题。第三支部也成为这一带嘉禾籍农民工的温馨“娘家”和“港湾”。

如今,类似的“党员之家”“农民工之家”“育龄妇女之家”已经广泛分布在东莞市及周边的一些市镇,星罗棋布的党小组和600余名活跃的党员,组成了一支服务8万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急先锋”。

做农民工尊严的维护者

“外出农民工由于远离家乡,加上法律知识欠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事情常常发生,帮他们维权是我们的一项重头戏。”嘉禾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奋鸣说,流动党委与县总工会、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合作,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免费为遵纪守法的家庭担任法律顾问。

嘉禾籍农民工陈金生等5人于2008年9月进入常平某塑胶公司担任保安、会计等职务,由于缺乏法律意识,他们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就开始上班了。但好景不长,该公司因内部原因要炒他们的“鱿鱼”,而且还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在这种情况下,陈金生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流动党委寻求帮助。

流动党委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和掌握证据后,引导陈金生等人向当地劳动仲裁庭申请劳动仲裁,经过庭审、裁决,陈金生等人分别获得6500元~36,000元不等的加班费、双倍工资差额、赔偿金和补发工资共11万余元。

流动党委通过为外出农民工介绍就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保、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等维权工作,让劳动者更有尊严更体面。近年来,流动党委开展法律咨询1.3万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60人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680余万元,化解各类群体性矛盾纠纷40件次。

做农民工的暖心人

“帮助农民工脱贫致富,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嘉禾县驻东莞流动党委书记李小华介绍,近年来,他们通过组织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组团帮扶、“接龙”帮扶等举措,帮助了一大批困难农民工走出了困境。

嘉禾县广发镇的李赵初中毕业后在广东打了几年工,但苦于没有技能,工资待遇当然低。流动党委得知这一情况后,帮助他到东莞电子商贸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习,并为他争取到帮扶优惠政策。几年下来,李赵增长了知识和技能,从事电子商务贸易工作,如今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为了更好地帮助经济困难的嘉禾籍农民工,流动党委还积极与东莞爱心志愿者协会、广东狮子会等社会组织加强联系,每年组织2次志愿者返乡帮扶寒门学子、留守儿童、贫困计生家庭,目前已资助560余人次,资助额50余万元。

据统计,近5年来,嘉禾县驻东莞流动党委共帮扶9800人解决各种生产生活困难,每年组织志愿者服务36,000小时以上。目前,农民工外出从无序实现到有序,从卖苦力变为拥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先进生产力,从受排斥到逐渐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并回报家乡。

2018-05-21 邓和明 李昭明 陈红英 ——湖南省嘉禾县驻广东东莞流动党委服务8万农民工创业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27754.htm 1 创建离家最远而与党员最近的基层党组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