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措施有效保障有力 云南易地扶贫搬迁显成效

成立协调小组和指挥部合力推进;建立健全“十项工作措施”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省发改委建立网格化责任体系开展常态化督导

□ 本报记者 杨邵灵

走进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城子镇的易地搬迁点,一片片有着景颇特色的民房映入眼帘。

“原来住的房子又破又旧,离城较远,如今的新房子有93平方米,生活也方便多了。”从勐约乡瓦么村委会霜降村搬迁过来的腊包一家,看上去非常高兴。

像城子镇这样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德宏州共有114个,加上分散搬迁项目45个,全州共启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59个。为确保“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德宏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坚持靠近村寨、靠近集镇、靠近公路沿线和不占用基本农田、公益林的原则,规划、设计、征地、地勘、用地、施工环环紧扣、高效联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及产业扶持等配套建设同步快速推进。截至今年3月底,全州建档立卡户动工4249户16,988人,动工率为97%;竣工率为95%;入住率为81%。

25.3万贫困人口搬迁脱贫

德宏州易地扶贫搬迁只是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云南省发改委了解到,云南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并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批”和“十大攻坚战”的第一仗。“十三五”期间,国家下达云南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65万人。截至目前,2016年搬迁任务已基本完成;2017年搬迁任务加快推进,计划搬迁的2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置住房全部开工,竣工率62.1%,入住率35.9%;2018年搬迁任务顺利启动,计划搬迁的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第一批已落实13.5万人,安置住房开工率60.2%。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全省已有约25.3万贫困人口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搬出来实现了脱贫,生产生活发展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正逐步显现。

三大举措保障精准脱贫

云南的易地扶贫搬迁之所以得以高质量实施、精准脱贫见效,是因为云南省强化了三个保障。

组织保障。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和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各州(市)、县(市、区)相应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协调小组、指挥部,实行书记、县(市、区)长“双组长”制度,组成专门工作队伍,按照“州(市)县抓落实”要求,严格执行搬迁政策,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合力推进搬迁工作。

制度保障。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建立健全包括挂图作战、按月调度等“十项工作措施”,推动搬迁工作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比如,在集中安置点全面推行“双点长”制,实行一个安置点、一个方案、一套班子,贯彻落实,一抓到底,以保障搬迁质量、安全、进度;按月召开项目建设调度会,动态反映搬迁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通报问题,有针对性地协调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

督导保障。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办公室和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设在省发展改革委,省发展改革委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搬迁督导作为“转变作风、服务基层、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举全委之力推进搬迁工作。

云南省发改委党组将2018年确定为“作风建设年”,将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建立“党组成员包州、处级干部包县、全体干部挂点联户”的网格化责任体系,组成13个督导组开展常态化督导工作。3月中旬,全委400多人次对有搬迁任务的县(市、区)全覆盖集中督导,对15个2017年脱贫出列县由挂钩处室负责人带队蹲守挂包县(市、区),督促配合各地,按期完成搬迁任务。

2018-05-16 杨邵灵 成立协调小组和指挥部合力推进;建立健全“十项工作措施”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省发改委建立网格化责任体系开展常态化督导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27229.htm 1 措施有效保障有力 云南易地扶贫搬迁显成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