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引进建筑信息化模型(BIM)进行数字化光伏领跑基地设计,将工程项目在全寿命周期中各个不用阶段的工程信息、过程和资源集成在一个模型中,方便被工程各参与方使用。并通过三维数字技术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相互协调、内部一致的信息模型,使该模型达到设计施工的一体化,各专业协同工作,从而降低工程生产成本,保障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以宝应基地射阳湖片区电站为例,测绘专业利用航测和水下测量,再结合其他摄影技术生产数字化图,地质专业现场提取图样,通过三维地质设计系统生成地质界面模型,然后交给结构专业进行方案遴选设计,精细化构建三维结构模型。总图/电气专业利用完善的参数化元件库实现设备的快速布置,同时分析桥架路径,对电缆进行最优化的设计,并且实现与结构、建筑、暖通等专业的协同设计。通过模型间相互参考,在三维视图中规避碰撞,最后各专业再通过协同升级平台进行总装。
光伏电站设计完之后,就进入了电站数字化建造环节,以光伏电站BIM模型为基础,将工程施工各阶段管理过程中信息数据与BIM模型进行关联,实现工程施工各阶段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管理。该环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设计资料管理,设计图纸可以随时调取,二是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均能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可视化的管理。三是基于平台结合工程概算、造价和项目实施进度,实现成本精细化管控。
光伏电站建设完成后,就是光伏智慧运营的搭建,可以利用BIM+GIS的手段建立智慧光伏电站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电站的集中监控、资源共享、经济指标综合分析及智能化运维管理,使光伏电站拥有者的投资回报率最大化。
运营过程中可以综合所有数据以及电站的实时监控信息,单个电站分析、多个电站对比,所有数据都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进行随时的跟踪。
事实上,泗洪和宝应光伏领跑者基地的规划都是依托丰富的水面资源,结合现代渔业养殖技术实现水产养殖的全面升级,并综合利用水面空间建设光伏电站,促进光伏产业技术升级,从而降低成本、引导电价下降。在此基础上,建设集科普教育、工业旅游、渔业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基地,从而实现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