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

中利集团江苏腾晖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王伟峰

创新三代光伏农业 实现扶贫叠加效益

腾晖电力自2015年以来,创新推出了“智能光伏+科技农业”“贫困村光伏农场”“家庭光伏农场”三代光伏农业,成为全国唯一采用“光伏+农业+就业”方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25年稳定收益脱贫致富的项目。

第一代“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创新项目,以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为主,光伏和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光伏农业机械化。3年来,在青海、宁夏、山东、江苏等地建设了370MW农业光伏示范基地,实现了平均每亩4000多元的特色农业收益,每年可以为光伏农场增加特色农业收益5000多万元。

第二代“贫困村光伏农场”是在第一代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建设装机容量不超过500KW的光伏农场,上面搭建光伏板发电,下面种植各种农作物,同时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形成“光伏+农业+就业”三重叠加,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可复制重点推广模式。

第三代“家庭光伏农场”扶贫到户,利用农户的家庭院落搭建迷你版光伏农场,农户在院子里发电、种菜两不误。目前已在山东、陕西、河北、山西等地区,为1.2万户贫困家庭安装了“家庭光伏农场”,并计划3年内为全国20万户贫困家庭搭建“家庭光伏农场”。

中利集团十分重视村级光伏扶贫项目的质量和合理的项目造价,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王柏兴强调,必须首先确保光伏扶贫项目的质量,并坚持“薄利多销”的原则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做扶贫项目千万不能有发扶贫财的念头,要让贫困村得到高质量和利益最大化的扶贫项目,必须让社会认可才是我们的成功。为此,在首批项目推出时,公司就公开在全国统一招标,并主动让贫困县在标书中注明EPC总承建价格不超过每瓦7元,否则属于废标。

与此同时,公司还在当时政策允许并要求政策性银行支持扶贫项目贷款的前提下,发起并成立了光伏扶贫基金,为特别困难的贫困县提供20%资本金。扶贫项目产权归属贫困村集体所有,光伏发电的全部收益,由县扶贫办统一安排用于贫困户的脱贫。这一模式得到了国家能源局的肯定,并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可复制推广模式。

2017年,中利集团已为全国43个贫困县建设“贫困村光伏农场”,助力脱贫人口达到44万多。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农业光伏的创新技术。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国内战略发展总裁陈杰表示,腾晖光伏创新光伏农业机械化,将光伏组件架设高度抬高到4米以上,光伏支架桩距跨度拓宽到10米,既满足农业机械化耕种,又满足农业光照条件,确保光伏+农业的叠加效益。并创新土地综合利用率,将所有道路、水渠、设备用房等都设置在光伏下面,节约40%以上的土地。同时创新组件单板安装、倾斜度等技术,使太阳光照率达到70%以上,既可在夏季遮挡火辣的太阳,又能在台风季节阻挡台风,从而提高农作物产出。

2018-05-15 中利集团江苏腾晖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王伟峰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27044.htm 1 创新三代光伏农业 实现扶贫叠加效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