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锡鑫 王长坤 董 强
为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政策,贯彻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精准扶贫会议精神,切实解决扶贫对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就医报销多头跑路、了解政策不清、不能充分享受医疗优惠政策等问题,东港市民政局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路,紧紧依托辽宁省丹东市城乡一体化救助平台系统大数据,借助医保、新农合客户端,整合贫困户医疗报销资源,进一步完善医疗报销保障体系,实现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与新型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职工)社会医疗保险报销同步结算的快捷服务,有效助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据了解,当地贫困人口住院报销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补充医疗保险理赔和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这项服务目前走在全省前列。
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一次性递交相关报销凭证,整个过程不足20分钟。由于信息共享,各部门无缝对接,能迅速审核材料,拨付报销款。
辽宁省东港市民政局救助部门负责人介绍称,现在民政救助对象只需提供一套申报材料,即可“一站式”办结合疗报销、大病保险报销和民政医疗救助,实现“一套资料、一窗受理、一站办结”。这些都得益于依托辽宁省丹东市城乡一体化救助平台大数据开展“互联网+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便民惠民暖心工程。
“互联网+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对象包括农村五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城乡低收入家庭等;该服务平台系统还对救助范围进行规范,对救助对象如何办理门诊住院救助进行详解规范,对办理救助相关流程进行规范,并指定专人便民讲解。
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全市贫困群众中主要的致贫原因是罹患疾病;以往农村贫困对象看一次病,报销煞费周折,往来之间“跑断腿”。贫困群众出院后需要带着医院出具的相关手续前往民政部门进行咨询,按照规定先后往返于卫计局、医保局、保险公司、民政局等几家单位,无形中为医疗救助增加了难度。为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不让困难群众因病掉队、因病报销多跑腿,民政等部门经过前期下乡调研和借助扶贫驻村帮扶工作形成调研报告,由市政府专门立会研究出台了《贫困对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贫困户医疗报销“一站式”办理服务流程》等,进一步简化程序,让群众享受到更为便捷的医疗报销服务,市政府协调民政等部门将医保、民政、保险等几家单位救助项目整合建立了“一站式”即时结算窗口,将合作医疗、人寿、民政分头办理医疗报销时提供的23项申报资料,整合压缩为9项,共同材料一份,窗口内部传递,免费加印,提供“一条龙”服务,减轻办事群众负担,为受助群众清除医疗救助过程中的障碍,畅通救助渠道,极大地方便了贫困群众。
便民服务,惠民暖心,受到群众广泛点赞叫好。截至当前,救助对象住院医疗救助限额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和供养对象基本医疗住院救助累计最高救助限额由2000元提高到10000元,在救助限额内,城乡低保对象救助比例为70%,特困供养人员救助比例为100%;城乡低保边缘对象基本医疗住院救助年累计最高救助限额由1500元提高到6000元,在救助限额内救助比例为50%。2017年,民政医疗救助11,751人次,医疗救助1029万元。这些因病致贫者,多为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肾透析等反复发作、需长期住院的大病患者,该市精准扶贫“互联网+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政策,着实为他们带来福音。
(本文配图由辽宁省东港市民政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