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

GDP增速连续29个季度居全国前三位,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国第二位

□ 本报记者 曾 平

今年以来,事关贵州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和高质量发展的各项重点目标任务均在按计划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实现首季“开门红”。

贵州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29个季度居全国前三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和农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国前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国第2位。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一季度,贵州“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启动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新增市场主体9.97万户,平均每天新设市场主体1108户。

坚持“两条腿”走新路,从三次产业全面发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为实体经济企业降低“五大成本”89亿元。启动实施“千企改造”项目1202个,发布年度“千企改造”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216户。

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加快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有序开展。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加快完善。农村“三变”改革全面推进。出台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

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等项目加快建设,全面实施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条例,批准外商投资项目增长46.9%。

城镇新增就业19.96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2万人,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36.8万人。

扶贫防风险力度加大

农业产业投资增长29.8%,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一季度,投产茶园422万亩,中药材种植145.3万亩,水果种植面积355.2万亩,生态家禽出栏2667.4万羽,优质肉牛出栏47.4万头、优质肉羊出栏78.5万头。

启动实施消费扶贫三年行动,助推14个深度贫困县农产品“泉涌”和产业扶贫。以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加快推进。其中,农村“组组通”公路一季度完成投资69.6亿元,新建成7302公里。2018年度,132个搬迁项目全部开工。农村贫困人口实现100%参合(保),住院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90%。农村危房改造开工11.3万户、开工率54.8%,竣工6.74万户、竣工率32.6%。

严格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七严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积极稳妥推进,PPP化债、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加快推进。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全省银行业运行平稳。安全生产监管得到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一季度,贵州更加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强长补短”。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0.6%和22.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49.2%和30.1%。与大数据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52.8%,与大旅游相关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分别增长29.9%和31.8%,与大生态相关的生态环保产业投资增长24.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1%,水利投资增长51.2%,移民搬迁项目投资增长2.2倍,教育、医疗卫生投资分别增长60.2%和89.1%。

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一季度全省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121.4亿元,“三长三板”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占比达到80.7%。

“1+7”民生工程完成投资267.7亿元。其中,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20亿元。民生支出稳步扩大,民生类重点支出增长22.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69.5%,扶贫、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支出分别增长36.9%、28.5%、25%和10.5%。

随着投资力度加大,贵州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成长。电子信息、医药、电气制造业分别增长22.6%、15.2%和14.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3%。新业态新模式动能强劲。数字经济增速和就业吸纳增速均居全国第1位。网络零售额增长33.9%,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5%和39.6%。

同时,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其中,旅游业持续实现“井喷”式增长,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4.2%和36.4%,入黔游客占接待国内游客总数的比重达到51.2%。

2018-05-09 曾平 GDP增速连续29个季度居全国前三位,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国第二位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26104.htm 1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