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焦红霞
2040年,全球能源结构将会如何呈现?日前发布的《BP世界能源展望(2018年版)》(以下简称《展望》)中文版一言蔽之:到2040年全球能源结构将呈现最为多元化的态势,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非化石燃料各占1/4。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认为,随着能源多元化发展,能源竞争将日益激烈。
能源结构持续多元化
《展望》设定了一种基于目前政策、技术和社会发展类似的“渐进转型”情景,在此情景下,石油需求在展望期内持续增长,最后几年趋于平稳;天然气需求增长强劲,超过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来源,同石油一起占据世界能源半壁河山。
石油领域,在展望期内的早期阶段,美国致密油是供给增长的驱动力;随着中东生产商采取扩大市场份额的战略,欧佩克将从21世纪20年代后期成为供给增长的主力。交通运输业依然是全球石油需求大户,占整体增长的一半以上。2030年之后,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是非燃烧部门,特别是作为石化产品的原料。
天然气领域,驱动力包括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和电力需求水平的不断上升、“煤改气”的持续推进,以及北美和中东地区低成本能源供应的不断增加。到2040年,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一倍以上,有约40%的增长发生在接下来的5年内。到2020年代初期,液化天然气总量将超过跨区域管道天然气运输。值得一提的是,《展望》还分析了在“煤改气”政策力度减小的情景下,天然气发展或有所减缓,增长约为年均1.1%。
《展望》指出,美国在石油天然气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美国在全球石油(原油和天然气凝析液)生产中的份额从现在的12%上升到2040年的18%,这一比例超过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沙特(13%)。在天然气方面,美国的领先地位更加明显,占2040年全球天然气生产的24%,位居第二的是俄罗斯(14%)。
2040年,美国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共计3.6亿吨油当量,相当于2016年全球油气贸易量的9%,低于全球最大石油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2040年7.8亿吨油当量)的一半,而美国也依旧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因此,其净出口仅占全球贸易份额的一小部分。
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逐步取消,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日益增强,成为增速最快的能源,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增长超过400%,占全球发电量增长的50%以上。其中,中国是最大的增长来源,增长量将超过经合组织国家的总和。美国失去其作为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国的地位,在全球生产中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4%下降至2040年的15%,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占比上升至约30%。
《展望》认为,中国是过去20年间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同时也是全球能源增长的最主要来源。目前,中国快速工业化接近尾声,正在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一方面,能源增长需求放缓,另一方面,其能源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
《展望》预计,到2040年中国将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4%,占全球净增长量的27%。中国的能源结构持续演变,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从2016年的62%下降至2040年的36%,这与过去20年里煤炭为中国快速工业化提供绝大部分能源形成鲜明对比。相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水电发展迅速,将从2016年的3%攀升至2040年的18%,占2040年中国能源需求增长的80%。可再生能源将接替石油成为中国第二大能源来源。
《展望》还预测,需求增长下降和向低碳能源转型导致中国能源使用所产生的碳排放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戴思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渐进转型”情景下,2040年能源使用导致碳排放年约增长10%,远低于过去25年的增长速度,但仍高于为实现巴黎协定承诺所需达到的降幅,要对碳减排施加更大的压力,以求突破。“碳定价机制是一个关键因素,为激发各方的意愿,未来碳交易价格的较大幅度上升是完全可能的。”戴思攀说。
谁是市场竞争最大受益者
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快速增长,正在导致有史以来最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变化,这意味着能源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中国是能源市场竞争下最大的受益者。”戴思攀表示,能源结构多元化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在未来将降低中国的能源消费成本。
《展望》认为,到2040年,在全球能源产量增长34%的前提下,中国的能源总产量将增长45%。其中,可再生能源将增长789%,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的31%;其次为核电和天然气,分别增长574%和194%。
戴思攀将能源市场的竞争分为三个维度,一是不同种类能源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二是每种能源内部的不同生产者竞争越来越激烈,三是随着能源需求增长的速度减缓,给能源企业带来更大竞争压力。
“在石油方面,OPEC国家要和美国的页岩油竞争;在天然气领域,美国的页岩气要和俄罗斯以及卡塔尔的天然气相互争夺市场份额等等。”戴思攀表示,尤其是起到互相替代的能源,会在应用端比如电力行业开展角逐。
《展望》显示,接下来的22年,中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将不断上升,从2016年的34%升至2040年的43%。届时,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产量增至220亿立方英尺/日。
“未来10年~15年后,卖往亚洲的天然气很可能只有一个单一价格,无论它们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还是卡塔尔。”戴思攀表示,对液化天然气而言,流动性的全球天然气市场能产生具有竞争力的天然气市场价格,这将是最终消费者所要支付的价格,天然气来自哪里变得不是那么重要。
“美国与卡塔尔有可能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国和供应国。”戴思攀说,美国的加入将大幅提升原先以卡塔尔为主导的天然气市场的流动性,中国将从全球整合的天然气价格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