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突出职能优势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安徽马鞍山市发改委观大势、出上策、抓具体,5年来,累计为706个项目争取到56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及省级资金,为城市发展的华丽篇章绘上浓墨重彩一笔

□ 本报记者 张勋飞

安徽省马鞍山市发改物价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观大势,谋全局,出上策,抓具体”职能优势,统筹推进发改物价各项工作,努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城市发展的华丽篇章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观大势

进一步提升谋划站位

5年来,马鞍山市发改委(物价局)先后围绕新常态、长三角城市群、“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政策,对《权威人士:开局首季问大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省政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几十个政策文件进行研究分析,向市委、市政府解读汇报。同时,坚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想在最前处、谋在最深处,完成了《上海自贸区对马鞍山市的影响、机遇和对策建议》《马鞍山市钢铁行业去产能问题初探》《长三角城市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对策研究》等一批高水平调研报告、研究建议400余篇,谋划对接该市的落地政策,有些转化成促进该市跨越发展的有力举措。

要素保障是发展的“强引擎” ,该市发改委每年都会围绕国家支持重点和方向,钻研国家、省政策,然后对口储备项目,精心包装项目,赶制申报材料,经过连续数年不懈争取,成功将3家国家级开发区、5家省级开发区纳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的开发区《目录》修订方案,开发区保留个数居全省前列。

其中,在新一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马鞍山市发改委(物价局)提出了包括生态保护、立体交通、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开放新格局等多项重点任务,如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市、马鞍山港、郑蒲港二期、巢马铁路、G4211南京至马鞍山段、宁和高速等列入该市重点项目中,马鞍山成为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安徽东向发展的“东大门”坐标得以重塑。

5年来,马鞍山市发改委(物价局)累计为706个项目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及省级资金,合计56亿元。强化民间资本项目投入,持续推进PPP工作创新,该市被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确定为重大市政工程领域PPP创新工作重点城市。

谋全局

进一步提升布局定位

面对新常态、新情况、新要求,该市发改委(物价局)启动新型智库建设工作,与省经研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外脑”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高标准编制了《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省争三强,人均居前列,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得到全市上下广泛认同;摸排了投资亿元以上的“十三五”重大项目576个,设立了“十三五”重大项目库,总投资超12,000亿元。

2017年,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对标新部署新要求新举措,修订了《马鞍山市委、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以更大气魄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更快步伐形成等高对接苏浙沪的区域融合发展格局,以更强决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广视野全方位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更多投入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描绘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马鞍山市将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

出上策

进一步做到举措有用

2016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推进“三重一创”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该市紧紧围绕全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工作主题,坚持以战新产业集聚发展为重点,加快建设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扎实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积极培育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努力打造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5年来,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4.5%增至18.7%。服务业集聚发展程度进一步加深,全市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达14个,居全省第三。

走开放联动之路。出台了《等高对接苏浙沪全面融入长三角的实施意见》,推进对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双十”工程。宁马合作程度不断加深,与南京市实现市民卡互联互通。与合肥都市圈六个成员城市共同签署了工业、农业、旅游、环保、科技等8个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来自苏浙沪地区招商引资到位462亿元,占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的57%,合马、宁马、马芜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对接进程加快。

走绿色发展之路。在全省率先实施《马鞍山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总体规划(2016-2020)》,2017年出台《马鞍山生态强市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慈湖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慈湖高新区西部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开工,十大生态项目撑起蓝天绿水,全年完成投资高达32.5亿元。全市已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29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63个省级生态村,1个国家级、16个省级绿色社区以及3个省级生态县区。

抓具体

进一步做到牵头有为

紧扣项目建设主责主业,马鞍山市发改委(物价局)先后牵头推进“项目提速年”“项目突破年”“项目建设年”等活动,并创新调度机制,通过市领导调度 “三定一包”,四个“预先+清单”提升项目“四率”,“三会审查”“三线联动”推动提速提效,出台重点项目考核奖励办法,按季登报晒晾“成绩单”等系列举措。5年来,马鞍山市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89亿元,占全市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6%。2017年,全市列入省投资计划的亿元以上项目开工率、竣工数、储备项目转化数,分别居全省第一、第四、第一位。

推进信用建设,构建信用马鞍山。马鞍山市发改委出台了《马鞍山市2017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及“信用马鞍山”网站功能,制定出台市级“红黑榜”发布制度,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据全国城市信用监测12月报显示,该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得分81.72分,在全国261个地级市排名第21位,在省内居第二位。

2018-04-20 张勋飞 安徽马鞍山市发改委观大势、出上策、抓具体,5年来,累计为706个项目争取到56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及省级资金,为城市发展的华丽篇章绘上浓墨重彩一笔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24411.htm 1 突出职能优势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