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焦点

不妨学一招自我保健法

—— 李山玉、李健民《八卦象数疗法》的启示

□ 谷亚光

中华民族在与大自然的相摩相荡中创造了杰出的传统文化,其中一部代表性著作就是《易经》。《易经》被儒家称为六经之首。古圣先贤围绕《易经》进行研究阐发,产生了汗牛充栋的文化成果,儒、道、医等各家无不深受其影响。随着近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易经》的研究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实用。李山玉、李健民结合医学保健实践,经过多年深入研究探索实验后所著的《八卦象数疗法》(团结出版社出版)就是利用《易经》思想指导所产生的一个成果。

笔者为什么想起说这本书?主要是出于民生考虑。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社会发展还不够平衡和充分,时下人们对药品和医疗价格的承受能力不同,不少人仍感到生病之后的治疗成本较大,负担较重。政府已经深入推进改革,尽量减轻百姓医疗负担。作为百姓来说,有没有方法加强自我保健,尽量少生病?据有识之士回答,这是可能的。《八卦象数疗法》就是属于提供一种自我保健路径的书籍。

熟悉《易经》的人一看书名就知道,八卦、象数都是与《易经》有关的名词。昔贤说,“易医同源”,所以现代人结合医理从《易经》中找出预防身体疾病的方法一点也不稀奇,难得的是两位作者在长期研究实践后,用默念象数的方法对应预防相关部位的疾病,有效且省钱。他们的理念是“源于易经,基于中医,效于气场,简易又深奥”。他们的目标是让八卦象数疗法成为“用之不竭的‘药库’、随时相伴的‘医生’”。在日常的行、走、坐、卧中,通过默念象数配方调节阴阳平衡达到预防健身目的。他们根据的原理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比类取象,以类万物。”大家知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八个字出自《黄帝内经》,此乃中医经典。“比类取象,以类万物。”八个字出自中华文化重要源头《易经》。由此可见,他们的研究不是空穴来风。

观察他们的理论构成,需要把思想的触角伸得更遥远一点。首先应该懂得一些中国哲学中的“五行”学说,要知道金木水火土每一行都代表什么含义;还应该了解阴阳学说,知道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以及阴阳之间的辩证关系。还要掌握一些藏象学说,知道心、肝、脾、肺、肾与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五行与五藏,五藏六腑与经络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了这些基础,还要进一步了解伏羲氏画的先天八卦图和周文王画的后天八卦图,要知道先天八卦的方位及每一卦代表的数字,即象数。还要了解后天八卦的方位及卦数。在这本书中,作者采用的是后天八卦的方位,先天八卦的象数。他们的研究表明,先天八卦代表宇宙大自然的律动,其结构与整个物质世界(宏观和微观)系统的结构相同,大到宇宙天体,小到人体细胞,均布列为八卦结构模式,正吻合了现代科学中的“生物全息律”“自然全息律”理论。而后天八卦代表的是人类活动,后天数以人事为基础,故很难原汁原味地包含自然万物的生化信息。同时,后天八卦的理论核心是五行学说。他们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八卦为体,五行为用,把宇宙数字与人类活动相组合,创造出了八卦象数疗法。

在先天八卦象数中,乾为1,兑为2,离为3,震为4,巽为5,坎为6,艮为7,坤为8。后天八卦的方位则是离居南,坎居北,震居东,兑居西,巽东南,艮东北,乾西北,坤西南。在古书中关于八卦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就有这样的描述,“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现代的研究更细化,比如,不仅头可用1表示,象脊柱、大肠等象1的形状的人体部位都可以用1表示;再比如,艮代表胃,是阳土,象山,可用7表示,人的鼻子有山的形状,也可以用7表示,人的膝盖,肘部等凡是象山突起的部位都可用7表示。比类取象,以此类推。在本书中八卦象数与五藏六腑的对应关系基本上是这样的:心、小肠和三焦为离卦,象火,数3,属火;肺为兑卦,象泽,数2,属金;脾为坤卦,象地,数8,属阴土;肝为震卦,象雷,数4,属阴木;肾和膀胱为坎卦,象水,数6,属水;胆为巽卦,象风,数5,属阳木;胃和头及大肠等象数已如前述。

了解了这些知识,如果你再知道中医的君臣佐使,五行的生克制化,就可以尝试用象数进行自我保健了。比如:某人有胸满、鼻塞、咳喘症状,那么他可以默念象数配方2000.80。这个配方可以振奋肺藏宣发之能,佐以健脾。方中2为兑卦,主肺,属金,2后加三个0,可强化振奋本脏的功能;8为坤卦,主脾,属土,可振脾脏以佐肺气。例子不胜枚举。掌握了八卦象数及中医有关知识,你就可以用象数进行自我保健,这样自己岂不成了自己的“医生”,百姓健康岂不又多了一层保障?

2018-04-12 谷亚光 —— 李山玉、李健民《八卦象数疗法》的启示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23393.htm 1 不妨学一招自我保健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