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根 孙 洁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道家哲学中,崇尚自然山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气息相通、心灵相照的“天人合一”的关系。韩拙《山水纯全集》中认为:“默契造化,与道同机。”而《庄子·逍遥游》中“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万德银的山水画中就蕴含了万物静观的道家哲学,有一种自如创作的精神境界。体验自然,以造化为师,用现代审美观念和情趣,突破笔墨,水墨抒情,他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创造出自己山水画的特点。这是我观赏万德银画作后最突出的感觉。
万德银有着渊博的学识、豁达的气度、创新的精神以及对石涛提出的“画山川,必须熟悉山川”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理解,因此,走出了一条承接传统,锐意创新的艺术创作之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的作品不似形似,重在神韵意境,又主张以书法入画,境界优美奇峻,墨色浑然一体,疏密明暗间隐现皆良多趣味。尽显出山水之象、峻拔雄山的精神风貌,他的作品以山水为主,其丘壑、章法、笔墨、境界亦无一不精到,气脉尤皆能一贯。从他的力作《影中影》《明月无心自照人》《悠悠山谷》《天迹之源》中可以看到,画面上的山崖峡谷,或高耸天际,或傲视湖海,瘦骨嶙峋,奇姿诡态,极尽穿插变化之能事。万德银的山水画非常注重气势,尤其是气。他的气势有崇高正大之气,而无剑拔弩张之势,令人自然联想到中国名山奇观。他特别注重画面的意境,山水画的意境,应是一种充分的物我交融。舍物、舍我都不可取。深知禀赋、天性对于艺术有着重要意义,万德银在山水画的现代过程中也找到了自己,此即石涛“我自为我,自有我在”。在苦苦求索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笔墨色彩艺术中,万德银打破了以往山水的传统图式和画法,讲究的是创作者创作的心境,从而给作品注入了无声的灵魂,引领我们进入某种未知的境界。这种求新求变的原创精神,让人意识到无限的艺术前景。曾经影响过他的大家,并未束缚他个人的创造。“从心所欲不逾矩”,对于创作,万德银已拥有了自由心态。他的画既保持了线条的韵律感和墨的丰富性,又适度地运用了色调的美。他艺术而有机地运作线条和水墨,整体画面重视山川气势、境韵之表现性。设色在重点部位形成响亮的主调,使画面融入了现代审美意趣,又达到了传统与现代、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万德银的不少山水画作,都让人叹服画家构思之独特、手法之高超。
从万德银的画作中可以看出,他既有对传统的深入研究,又注重生活,并在生活中寻求、探索时代的笔墨语言。他重视自然规律、艺术规律,更重视用心去体验大自然的美。我们可以看到,他有些墨色运用的非常强烈,其中笔法墨色及整体形态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留恋,将山川之恋与山水情怀倾注笔端,写万壑之雄强,绘万木之灵秀,染云水之润泽;置“人文”层面,赋予其文化内涵,展现出民族文化的精神依托。万德银的山水画显而不闷,密而不乱,于狂放中有含蓄,于艰涩中有灵动和滋润,在并不重细节描写的同时,高度把握了整体效果。笔法与墨色的律动与节奏,赋予了他的作品以灵动和神韵。
万德银笔下的山水有他内心的感受,有属于他自己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引出的一股汹涌而美丽的激流,把充盈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艺无止境,万德银以朴实诚善的治学态度,勤奋耕耘在砚边墨海,不断地进行循环往复的修炼,相信他在绘画的道路上,锐意出新,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回报社会。